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
|
登录
首页
行业要闻
冶金技术
专题专栏
咨询报告
会议会展
数字报
PDF版
数据资产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冶金技术
>
品种质量
>
列表页
汽车用第三代经济型先进高强度钢的研究
1 引言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进步。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为了保障人员安全,需要维持甚至提高机动车结构和部件的质量。因此,汽车行业正在积极采用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用于制造
球化处理对51CrV4弹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1CrV4钢广泛用于弹簧生产。对弹簧钢的材料研究旨在满足行业需求,主要涉及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必须保持延性。此外,抗脆性断裂能力也很重要,通常用断裂韧性来衡量。通过组织细
真空渗碳钢中Nb添加量和冷却速率对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形成的影响
1 引言 汽车变速器驱动部件处于承受交变弯曲应力和接触载荷的环境中。随着汽车轻量化和燃油效率提升的需求,部件趋于小型化,这使得在相同扭矩条件下,部件承受的应力和转速增加,工作环境更加严苛
新型热处理对工业加工后轴承套圈微观组织和尺寸特性的影响
1 引言 本研究尝试在商用轴承钢中制备纳米贝氏体组织,并分析新型热处理后轴承套圈的变形程度。有研究表明,传统热处理方法(油淬和回火)会导致轴承套圈产生较大变形。这是由于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
汽车用循环型低碳排放硼钢的案例研究
1 引言 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使用先进材料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或提高性能;另一方面,必须大幅减少材料的碳足迹以及对国外供应的依赖。结构金属,尤其是钢材,因其可回收利用
液态氢对9Ni钢断裂韧性的影响
1 引言 氢脆是指氢原子因其高扩散速率而易于渗透到金属内部,导致金属晶格结构缺陷,从而降低力学性能和延性。虽然氢强化剥离、氢强化局部塑性变形和氢诱导相变等机制对解释氢脆现象有重要贡献,但
气体雾化粉末在高性能材料中的应用
气体雾化粉末通常呈球形,具有流动性好、氧含量低和振实密度高的特点。因其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率,长期以来,业内利用这些特性将其用作结构材料。同时,气体雾化粉末还作为高性能材料被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例
焊接工艺对含硼改性9Cr-1Mo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高铬铁素体耐热钢因其优异的高温蠕变强度和良好的导热性,已被广泛用于热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的制造。焊接是蒸汽发生器的主要制造工艺。这些钢种的焊接接头的蠕变断裂强度由于在细晶粒(FG)
等压力模研究
1 前言 角度模就是拉丝模孔型各段锥体的母线均为直线,且相邻锥体的交界处均不许倒圆的孔型,故又称“直线模”。而大弧度模各段锥体的母线均为弧线,且其交界处必须倒圆,即需保证模子孔型的圆滑过
海洋结构用H型钢断裂韧性的估算
1 引言 一般来说,600-780MPa级高强度结构用H型钢通过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生产。海洋结构用H型钢主要用于船舶和海洋平台结构的制造,海洋结构设计通常要求使用性能优异的高强度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共
614
条记录
1/62
页
冶金技术
Cu对高碳高速钢型铸造合金凝固组织及凝固过程的影响
面向一体化热成形的新一代涂镀钢板开发与应用技术
炼钢系统极致降本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冶京诚自主研发硅钢酸轧联合机组成功投产
中冶南方热工:赋能钢铁企业产品转型升级
深耕自主可控核心 迸发智慧赋能新势
专题栏目
信息跟踪企业版报告目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棒线材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高精度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带钢控轧控冷技术
钢材深加工专题1:浅谈我国钢铁工业对深加工的认识历程
推荐新闻
《世界金属导报》手机报新版本发布,免费下载,免费看
华鼎铜业与北大先锋再次合作侧吹炉配套6000立方制氧项目
稀土多形合金化作用
英国政府支持钢铁行业削减电力成本
人才为基 技术为器实现双碳战略 赋能钢铁强国
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点击排行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一) 室兰钢铁厂用钢渣骨料配制重混凝土的研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二) 鹿岛钢铁厂钢铁渣利用技术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五) 八幡厂钢铁渣的利用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三) 名古屋厂铁水预处理炉渣肥料化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四) 广畑厂灰石材生产利用技术的开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