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冶金设备国产化  > 正文
“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创新实践”专题报道之一: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科学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时间:2015-11-04 16:18:40

1 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的背景和意义

(1)现实所需

在首钢集团钢铁业务“一业多地”发展的新格局下,随着迁钢、首秦、京唐、顺义冷轧等基地从建设期到正常生产,设备通过长时间的磨合,进入到检修期限,大量备件的供应提到日程,特别是进口备件,采购矛盾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随机进口备件数量、品种的限制,造成维修困难;多数备件再次购买,造成备件价格昂贵;部分进口备件采购周期过长,造成成本流转困难;许多备件已经更新换代,造成采购困难等。因此,尽快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进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摆脱对进口备件的依赖以及对企业的制约与束缚刻不容缓。

(2)发展所向

近年来,首钢一方面把发展方式转变到“抓结构、保质量、打品种、提效益、创品牌”,另一方面实施了“降低成本、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三个目标倒推机制,大胆提出“低成本生产高端产品”的路线。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国际一流设备上实施进口备件国产化,降低成本,是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深入推进国产化,努力实现产业化以及设备的国产化,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3)行业所望

中国钢铁行业拥有巨量的全球一流冶金装备,仅就大部分关键备件而言,即面临诸多采购问题。需要国内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不断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完成对引进装备、备品备件与技术的再创造。

2 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整体部署

首钢把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提升到战略性高度,成立以集团总经理为组长的国产化领导小组,总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及各子公司设备主管经理为组员,各子公司分别成立设备主管经理挂帅的国产化工作组;在总公司设备部备件处设立国产化办公室,从而为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国产化办公室是首钢总公司国产化领导小组下的专职机构,负责国产化工作的专业管理,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全面谋划整个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

各子公司设备主管经理为国产化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明确子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标准,以国产化计划、指标的编制实施为主线,规范项目单位、管理部门和承制、转化、研发单位的管理行为。

进口备件国产化在集团范围内实行集中分类管理,逐步全面推进。首先在迁钢、首秦、顺义冷轧、京唐等基地开展。按照先易后难,先易损件、后关键要害件的顺序。首先选择一批消耗量大、转化技术可靠的进口备件进行国产化。

3 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实施效果

(1)直接效益突出

首钢自大力推行备件国产化项目以来,随着“进口备件国产化2010-2012 三年规划”的贯彻落实,以及从2013 年至今的深入推进,首钢累计完成国产化项目800 余项、10 万余件,节约采购资金近4 亿元。

集团各基地中,迁钢、首秦、顺义冷轧、京唐、首钢矿业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成功实施了连铸机工作辊DRYStar辊、冷轧高耐磨和抗辊印的工作辊、4300mm 轧机支撑辊、连铸扇形段轴承、中厚板冷床轴承、连铸机结晶器、大高炉炉前系统设备、4300mm 轧机主电机换热器、板带轧机伺服AGC 缸、15000 空压机站一级冷却器芯子油冷却器、中厚板超声探头、酸轧卡罗塞卷取机芯轴等重大国产化项目。

(2)潜在效益巨大

首钢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基础上,将逐步深入到关键要害部位、高难度进口备件,并适时向首钢水钢、首钢长治、首钢通钢、首钢凯西等其他基地推广经验和相关产品与技术。并为未来备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钢铁行业而言,首钢备件国产化曾荣获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为我国钢铁行业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之路。

4 首钢经验:三个体系的引领与支撑

首钢实践证明,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组织管理、专业技术、采购等多个层面,需要科学地规划、研究、制造、实验、应用和推广。

首钢建立了在总公司领导下的“三个体系”:一是总公司设备部牵头的国产化管理体系;二是首钢总工室、技术研究院、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等支撑的技术体系;三是首钢战略合作伙伴与首钢生产单元和备件采购管理部门相结合的备件制作研发体系。

三个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有效促进和保证了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国产化水平,而且有效集中利用资源,进一步降低备件采购成本,掌握了众多先进的冶金设备制造工艺、技术,增强了首钢装备制造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并逐步迈向进口备件首钢化、产业化、设备国产化的宏伟目标。

4.1 总公司领导下的、各专业部门协调的、各基地组织架构健全的、动态响应的国产化管理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领导决策,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2)分合有度,促进系统整体功能最大化:充分把握系统管理的整分合原则,既要集中管理,还要发挥各级单位和部门的潜力,提高组织机构的整体功能;3)闭环控制,逐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进口备件国产化项目按立项、审核、执行、跟踪、改进、总结、统计、推广等步骤展开,并建立相应的国产化成果、知识产权、经济效益、质量跟踪的评价和考核管理办法,实现闭环控制。

4.2 保证质量、综合评价、充分协作的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为进口备件的识别、转化、制造、应用以及产业化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破除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传统思想障碍。

(1)保证质量与精度是第一要义

国产化质量控制是技术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备件国产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国产化的备件做到“四保持”,即保持进口设备原有的精度、原有的性质、原有的功能和整体性。要保障设备功能精度,坚持不低于甚至高于国外产品的技术标准,使设备工装总是保持在一流水平。

保证质量与精度的核心工作集中在跟踪检查主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工序的质量;对原材料和配套件等合格证明、技术文件、材质证书、检验记录等进行检查,对复杂的关键工序、测试、试验进行现场监督。

为确保质量,设备部专门成立了设备检测中心,其职能之一就是围绕备件国产化工作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国产化办公室与检测中心建立备件国产化质量控制、检测、业务流程,制定并完善国产化项目的检测标准及要求。自检测中心成立以来,有效强化了备件国产化的质量控制。

(2)综合评价是基本要求

在进口备件实施转化、研制和试用过程中,对主要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综合性价比进行鉴定,经联合鉴定验收合格后推广应用,即坚持以综合评价为原则。

国产化不是简单的转化,通过在立项申请中对备件性能分析、尺寸测绘、图纸转化和设计、制造工艺选择、材质改代、产品替代等指标的阐述给予充分论证说明。

国产化备件的综合性价比应超过进口备件,其价格比照原进口备件价格下降30% 以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设备备件水平;使用寿命不低于进口备件的使用寿命。

(3)“三位一体”协作是主要方法

在技术协议与研发方案中,强化备件的设计、制造标准。构建了技术服务集成的模式,即:职能- 技术- 采购业务“三位一体”的立体协作框架,以作业部(作业区)为单元提出备件国产化立项,技术部门了解和掌握主要攻关的技术问题,对方案进行审定,采购部门对研发制造单位的资质审核,最终形成订单。

重大项目由设备部、技术研究院、总工室、设计院等技术单位联合对项目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综合性价比进行论证,监督实施。

4.3 备件制作研发体系

(1)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一体化可靠实施

市场化运作方式是首钢在借鉴国内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一种新的备件制作研发采购方式。国内典型钢铁企业的国产化工作是通过技术方式,但是按照技术改造方式立项,先期投入资金很高。所以,首钢的进口备件国产化是以技术为核心,运用经济手段,签订采购合同,给予国产化价格倾斜政策,最终实现备件的国产化。

首钢总公司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协议、立项、经济合同将国产化项目落实到承制单位,从而形成研发、制作转化、验收以及成果认定的一体化实施,提升国产化市场竞争力,优胜劣汰,增强了国产化成功的可靠性,也进一步降低了研发成本。进口备件国产化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管理部门、项目单位、承制单位三方的积极性,营造了项目单位和承制单位双赢的局面。

(2)整合内部外部“二个资源”,坚持“内外并举,以内为主”的原则

即整合首钢集团内部先进水平的制造、技术服务单位和集团外部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制造研究单位的优质资源,以产品、技术、服务为载体进行合作,完成进口备件国产化攻关课题。

坚持“内外并举,以内为主”的原则,即重点依托首钢机电、首钢长白、首钢燕郊、热力众达等为主力军的首钢内部制造、研发力量进行国产化、首钢化。

同时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特别是与首钢战略合作供应商进行合作,如金自天成、大连国威、西北轴、瓦轴、一重、宝钢轧辊等,重点攻关,以点带面。积极推进,稳妥组织,使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快速、深入、扎实、高效、持久地开展。

5 展望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是前进方向

技术支撑与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进口备件国产化、首钢化,并逐步实现首钢备件产业化、设备国产化的基础保障。

进口备件国产化是先进技术的再创造,是首钢“创新、创优、创业”的具体体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首先实现国产化、首钢化,逐步上升到备件产业化、设备国产化。

建立健全进口备件国产化创新成果推广、产权保护和应用机制,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作为首钢“四个一流”,即产品一流、技术一流、效益一流、环境一流目标的重要支撑。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