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冶金设备国产化  > 正文
“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创新实践”专题报道之二:挥写光辉历史 开创美好未来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时间:2015-11-03 16:22:28

1、以战略为导向,努力促进首钢设备管理迈向新台阶

      “有效保持功能精度的一流设备是发展首钢钢铁主业的重要支撑”,李建设坚定地告诉记者,“用3-5年时间,以战略为导向,围绕’一个体系、两个支撑、四个平台’管理框架,努力促进首钢设备管理迈向新台阶”。

   李建设认为,首钢总公司设备部作为集团的设备主管部门,在总公司的领导下,要成为首钢设备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核心,要做各钢铁基地想做而做不到但是对集团来说又很必要的事情,指导和协调各基地设备部门完成设备与备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集团设备总体管理水平,保障高端钢铁产品的生产。他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首钢集团的设备管理就必须以战略为导向,制定着眼长远、审时度势的科学战略规划, 充分发挥首钢集团优势、聚集国内外资源、应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使战略规划切实落地,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调控。”

2、围绕“一个体系、两个支撑、四个平台”管理框架,开创设备管理新局面

(1)以设备功能精度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

      据李建设介绍,按首钢设备管理战略规划,总公司设备部完成了“设备功能精度管理”体系文件的梳理与编制,并编著了《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及实践》一书作为体系建设推进的依据。以京唐公司先进的2230mm冷轧生产线为试点,从重要的辊系着手,量化评价状态受控点约1500个,构成了完整数据信息,全力推动设备的功能精度管理。

      “量化、标准化是实现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基础;并以量化、标准化的点检,量化、标准化的维检,量化、标准化的检测作为该基础的支撑”,李建设强调,“体系工作量很大,但要轧制高端钢铁产品,必须这样干”。

      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突飞猛进大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李建设坦言,从今往后,钢铁产量之大并不代表竞争力之强。首钢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将从钢铁品种结构和产品质量上取得突破。他认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设备功能精度是基础,作为设备主管部门必须想方设法提高驾驭高端设备的能力。”

(2)以数据化、信息化为重要支撑

1)安全可靠的检测是设备功能精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引进内部第三方检测、并完善检测机制是首钢设备功能精度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李建设表示,“这种模式在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具有权威性的同时,也保证企业机密不被泄露”。据他介绍,有些企业在应用检测数据时,有两个很大的应用“误区”,一是数据没有主要应用在解决问题上,而用在划分责任上;二是检测的数据不及时更新,相关人员有一劳永逸的想法,而且在单体合格与整体匹配方面的数据分析不到位。未来,首钢要逐步完善日、月、年三级设备检测数据体系,为全面实行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创造基本条件。

2)信息化采购平台是首钢不同专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采购平台作为首钢采购的内部业务平台,将备件采购的所有流程纳入到平台中,使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对保证备件质量、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集团备件管理等至关重要”,李建设十分肯定地说,“首钢总公司设备部作为该平台的管理和使用方,在平台的试运营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信息化采购平台对首钢采购管理的重大意义”。

据他介绍,一旦首钢集团所有备件的采购进入该平台,并与集团的ERP无缝对接,实现自动形成合同、财务结算等功能,将充分展现该平台的诸多优势。 

“利用该平台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实现集团的备件联储”,据他介绍,当前首钢各基地少量备件已经实现了联储试点,实践表明,备件联储可大量减少备件库存量,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单体备件资金占用最多可减少60%。信息化采购平台的成功运用为未来备件无库存和各基地备件联储工作进一步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四个平台”为重要辅助

据了解,首钢正逐步形成并完善设备管理委员会、管理对标、技术资源、共性问题分析解决等平台,有力支持设备管理的深入开展。下一步将努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些平台作用。

1)设备管理委员会平台

首钢总公司设置有设备委员会,由总公司领导兼任主任;各钢铁基地设有多个专业委员会,专业涵盖轧辊轴承、液压润滑、动力、电气、自动化等,均由基地设备主管领导兼任委员会领导,各专业委员会在基地层面、公司层面以及行业层面开展专业技术的交流学习,对解决企业内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积极促进相关专业在冶金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2)管理对标平台

“管理对标平台不仅仅为了实现短期的设备技术指标的对标挖潜,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合集团式管理,设置了内部对标和外部对标,而且首先从管理上对标”,李建设还以冷轧生产先进企业为例向记者讲述了首钢管理对标的实施:选择集团内2条类似产线以及集团外1条类似产线,对该3条产线的设备管理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技术力量、实施方法、投入产出等进行综合比较,寻找管理问题、设备问题、指标差距的问题等,形成集团内部竞争优化、集团内外学习借鉴的良好局面。

3)技术资源平台

大型企业的设备技术资源需求量大、范围广,这也是大企业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可有效聚集国内外众多优势技术力量,形成一系列专业技术解决渠道。李建设表示,首钢作为大型钢铁企业,这样的优势十分突出。他认为,作为设备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和渠道,不仅有助于解决短期技术问题,更有利于研究部署设备管理与技术方案的长期发展问题。

4)共性问题解决平台

首钢各钢铁基地工艺流程与装备具有相似性,所以许多共性问题可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力量进行解决。建立一个共性问题解决平台,形成体制机制。比如近期面对某基地的高炉、转炉问题,总公司设备部召集协调各基地专家,进行集中分析,对比优化,效果十分突出。有效避免局内人视野受限的困扰,让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着眼于长远。     

3、联合国内更多实力型设备制造企业,持续深入地开展进口备件国产化

      多年来,我国大中型钢企基本以进口先进生产设备来快速提升装备水平,随之而来的进口备件采购、价格等问题逐年突出,进口备件的国产化已成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保障生产的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之一。首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联合国内一大批设备制造企业,例如首钢机电、首钢燕郊、首钢长白、金自天成、大连国威轴承、西北轴承、宝钢轧辊、一重、瓦轴等,在连铸机关键备件、铁前设备、轴承、轧辊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国产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国家设备制造能力做出了颇多贡献。

      李建设认为,首钢主要钢铁基地的主体设备大部分为进口产品,尽管当初进口时单体设备性价比较高,但后期运行备件在价格、供货期、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都受制于国外厂商,开展进口备件国产化势在必行。所以首钢把进口备件国产化提升到总公司战略层面,从组织架构、规划、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推进,几年来取得显著效果。

      “解决好技术与管理的人员稳定问题以及培育国产化品牌并形成坚固的战略联盟是首钢今后深入开展国产化的难点和重点”,李建设指出,“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国产化备件的未来升级换代问题,要提前谋划,尽力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4、新世纪、新首钢、新未来

      首钢搬迁调整的过程,也是钢铁主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面对钢铁行业低速增长、结构调整、政策调整的“新常态”,首钢的发展战略服从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深化,区域发展格局将重新调整,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摆位更加突出。深刻理解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企业发展规律踏踏实实做好应该做好的事,首钢必将在这场深刻变革之中,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首钢钢铁业、首钢城市综合服务业等都在不断创新发展”,李建设最后表示,“作为设备主管部门,我们有强烈坚定的信心,努力推进首钢设备管理的创新发展,为最终实现首钢的全面转型和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王市均)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