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方大特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8.75% 发展势头受资本市场认可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时间:2025-09-04 10:29:37

8月27日,方大特钢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8.75%,在钢铁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方大特钢良好的发展势头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半年报显示,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方大特钢前10名股东中多家机构进行增持,其中控股股东方大钢铁增持1805.09万股,持股比例增加0.78%,彰显对方大特钢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同时,北上资金、金融机构等投资者跟进投资增持,体现资本市场对方大特钢战略方向、业绩稳健性与成长潜力的持续认可。方大特钢股票市场热度显著提升,一季度末至今涨幅达43%,涨幅居钢铁板块第一梯队。

今年上半年,我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但是,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供强需弱仍然是钢铁市场当前的主要矛盾,钢铁行业利润有所修复但持续性仍显不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全国粗钢产量达5.15亿吨,同比下降3%;生铁产量4.35亿吨,同比下降0.8%;钢材产量7.34亿吨,同比增长4.6%;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下降5.6%。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29985亿元,同比下降5.79%;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平均利润率1.97%,亏损面23.86%。

在此背景下,方大特钢积极应对强供给、弱需求的市场挑战,坚定执行钢铁行业“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以效益为导向,走“低成本、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大力降本增效,同时坚持普特结合的产品路线,抓住商用车市场回暖,带动弹簧扁钢需求的市场机遇,系统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了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良性局面,彰显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025年是方大特钢的“创新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与跨界战略协同,加速推进传统钢铁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以来,方大特钢与华为深入推进战略合作,在企业数据治理体系与应用、大模型在钢铁行业的场景应用、信息安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不断丰富企业数据资产、服务共享与应用场景,合力打造钢铁行业大模型和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同时,与宁德时代的合作目前已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材料研发与产品验证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产品已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底盘系统,随着合作的深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材料市场取得更大突破。公司表示,将继续紧跟行业趋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和推出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方大特钢还同步完善科技攻关、专利、小改小革等奖励机制,通过“十大创效激励渠道”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与薪酬增长通道,推动员工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转型。2025年上半年方大特钢共收到员工申报的小改小革项目1104项,累计投入358.36万元,创造经济效益876.65万元,投入产出比较去年同期提升67.5%,技术红利持续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方大特钢今年新立项48项科研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等领域,如《铁前MES系统开发与应用》和《铁前工控网络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将推动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并且,大规模硕博人才招聘工作正在推进,重点引进钢铁、材料、AI大模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自今年起三年内累计吸纳1500名硕士、博士,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2025年6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维护产业链整体利益 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文章,引导钢铁、汽车产业凝聚共识,携手破除“内卷”,共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健康发展;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些举措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促进价格合理回升,促进企业利润改善、活力增强。方大特钢有望受益于行业政策红利,凭借差异化产品优势、数智化升级成果、新能源赛道布局及人才战略支撑,实现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罗霞 陈晨)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