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创新领航 擘画太钢新蓝图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5-07-01F01      时间:2025-07-01 00:00:00

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与变革的浪潮中,太钢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正以全新的姿态和战略布局,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近日,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小弟接受了《世界金属导报》的独家专访,就创新驱动、品牌建设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等核心议题,分享了他的深刻见解与构想。

一、创新驱动:突破壁垒,引领变革

(一)创新是破局利刃

面对不锈钢行业当前“规模扩张受限、结构性过剩突出”的严峻挑战,吴小弟指出,创新是太钢实现突围的核心战略。他分析道:“当下行业已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跃升’阶段。2024年我国不锈钢产量为3944万吨,但行业开工率不足70%,同质化竞争使得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太钢虽已具备千万吨级的产能规模,但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材料升级’而非单纯的‘规模扩张’。尤其是作为内陆企业,面临着较沿海企业高150-160元/吨的运输成本劣势,这就倒逼太钢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太钢构建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梯度研发体系,致力于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以“手撕钢”为例,这款厚度仅0.015毫米的“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量产的跨越。目前,“手撕钢”已广泛应用于柔性屏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产品附加值较普通不锈钢提升3-5倍。吴小弟强调:“创新不能闭门造车,我们通过举办品牌推介会等活动,邀请下游客户、科研机构共同参与,让研发直接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和民生需求,确保创新成果能够真正落地应用。”

(二)协同创新,打造产业生态

在吴小弟看来,协同创新是推动不锈钢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钢铁企业的创新往往局限于内部研发,而高端不锈钢作为功能性材料,需要与下游用户紧密合作,共同定义需求。吴小弟说道,“比如在为航空航天领域研发高温合金不锈钢时,我们从成分设计到性能测试,全程与飞机制造企业协同合作,这种‘需求导向型创新’使产品一次性通过率提升了40%。”

为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太钢在营销模式和标准体系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在营销模式上,今年太钢将调整200名传统营销人员,组建“客户解决方案团队”,直接对接终端用户需求,从单纯的钢材供应商转变为提供全链条服务的“材料服务商”。在标准体系建设上,太钢积极主导制定多项不锈钢国际标准,推动行业从“跟跑”向“领跑”转变。标准是行业的“硬通货”,太钢将从标准的参与者变为制定者,通过材料升级带动交通运输、深海工程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三)绿色与智能双轮驱动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钢铁行业的必然选择。太钢作为全国首家完成超低排改造的企业,常态化保持A级绩效,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7%。吴小弟透露,太钢正充分依托山西的资源禀赋,积极推进短流程炼钢、碳捕集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成“近零碳示范生产线”。“绿色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们的不锈钢产品已纳入‘绿色采购清单’,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应用占比每年增长25%。”

智能化也是太钢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太钢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炼钢工序自动化率达到98%,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吴小弟介绍:“我们打造的‘智能能效系统’已成为冶金行业标杆,通过大数据优化能源配置,年节约标煤10万吨。智能化的核心在于切实解决生产效率、质量管控等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能。”

二、品牌塑造:提升价值,走向世界

(一)多维塑造品牌价值

在品牌建设方面,吴小弟提出“三维一体”的战略方针,即通过产品品质、社会责任和文化赋能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太钢的品牌价值。“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不仅仅是广告宣传。”他举例说明,太钢的“手撕钢”凭借其“极致薄、极致强”的卓越品质,成为众多“大国重器”的关键材料,这种过硬的产品实力就是最有力的品牌背书。

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太钢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废水循环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吴小弟表示:“作为央企,太钢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守护好生态价值。我们的绿色发展实践已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案例库,成为国际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本’,这对提升太钢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球化布局,提升品牌影响力

谈及国际化战略,吴小弟坦言,过去太钢在海外市场主要依赖代理商,导致品牌影响力与产品实力不匹配。“我们的高端不锈钢在欧洲市场的售价较本土品牌低15%,但客户认知度却相差甚远。”为改变这一局面,太钢正大力推进“海外直供 本地化服务”模式,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立加工中心,直接对接高端制造业客户。“我们为德国某汽车集团定制新能源汽车用不锈钢时,通过本地化技术团队的全程支持,订单复购率达到90%。”

在品牌传播方面,太钢致力于打破“钢铁行业=传统粗放”的刻板印象,通过跨界营销、科普宣传等多元化方式触达大众。“我们将‘手撕钢’制成鸟尊形工艺品,在国际博览会上展示,让冰冷的钢铁材料成为‘艺术载体’。联合短视频平台制作的《钢铁的奥秘》系列科普片,播放量超10亿次,让年轻人感受到钢铁的科技感与时尚感,推动品牌年轻化。”

(三)ESG体系,品牌发展新赛道

吴小弟强调,ESG(环境、社会、治理)已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新维度,太钢将其纳入品牌建设的核心框架,构建了“目标设定-过程管理-绩效披露”的全流程体系。在环境方面,设定202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8%的目标;在社会维度,建立“钢铁 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模式,带动山西吕梁等地区就业超万人;在治理层面,完善董事会多元化结构,独立董事占比达60%。“ESG不是附加题,而是品牌全球化的‘入场券’。目前,我们的ESG报告已获得MSCIESG评级BBB级,跻身全球钢铁企业前20%。”

三、战略规划:锚定目标,稳健前行

(一)“十四五”攻坚,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太钢明确了宝武集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四大战略方向的太钢内涵。吴小弟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高端化聚焦于航空航天、核电等关键领域,研发替代进口的关键材料;智能化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打造“黑灯工厂”示范项目;绿色化推进全产业链低碳转型,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高效化通过集约化制造降低成本,目标是将吨钢综合成本再降低8%。

在产能布局上,太钢坚持“内陆基地 沿海枢纽”协同发展的模式。“我们在山西巩固不锈钢全流程制造优势,同时在广东、福建等地建设加工配送中心,缩短与消费市场的距离。”吴小弟表示,这种“哑铃型”布局既能发挥内陆资源优势,又能弥补运输短板,预计沿海基地销量占比将从目前的30%提升至2025年的45%。

(二)技术攻坚,突破“卡脖子”难题

针对高端不锈钢领域存在的技术壁垒,太钢启动了“揭榜挂帅”机制,重点攻关高温合金不锈钢、耐蚀不锈钢和生物医用不锈钢三大领域。“这些项目的研发投入占比将达营收的5%以上,我们计划三年内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率提升30%。”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太钢联合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机构成立“不锈钢创新联合体”,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我们开放实验室资源,与高校、客户共建中试基地,将创新成果从‘书架’推向‘货架’的周期缩短50%。”吴小弟表示,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已成功催生了“手撕钢”“笔尖钢”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产品。

(三)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共赢发展

吴小弟提出了“不锈钢产业生态圈”的理念,倡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共享。“我们联合下游用户成立应用创新联盟,定期发布《不锈钢前沿应用白皮书》,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他举例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太钢与电池厂商共同开发电池壳体用不锈钢,通过材料创新提升电池安全性,这种“需求共创”模式使相关产品销量年增长120%。

在供应链管理上,太钢推行“战略合作伙伴计划”,与铁矿石供应商、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投资参股海外矿山,构建自主可控的原料供应体系;同时与铁路、港口企业共建智慧物流平台,运输成本降低10%。”吴小弟强调,供应链的韧性是企业应对全球变局的基础,太钢将努力完善“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四、展望未来: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钢铁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专访最后,吴小弟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当钢铁材料成为科技创新的载体、绿色发展的标杆、全球品牌的象征时,这个行业将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从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的诞生,到如今迈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太钢正以创新为笔,以变革为墨,在钢铁行业的画卷上书写着新的篇章。在创新驱动的赛道上,太钢将持续以“材料革新”撬动“产业变革”,更好地发挥核心功能,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全球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文:冯雪姣 陈岩/图:李俊杰)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