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批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促进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融合发展,重点要建平台、抓载体。构建创新平台,组建先进人物带头的创新工作(活动)室,同时与上下工序间成立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建议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如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增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引导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教育学院办学方向,与企业实际人才培养和需求有效衔接,推行“校企1 1结对战略合作”、“订单式培养”,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特别要向各院校招生困难的专业倾斜,例如锻造、冶炼、铸造、热处理、焊接等专业,确保装备工业、基础产业技能人才供给。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以自主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可控既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上必须要实现基本的“国内循环”。当前存在的短板问题还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集共性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涉及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高端材料卡脖子技术问题日益突显,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协同发展不畅,产学研用融合度较浅等,这将严重制约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突破,急需在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攻克转化一批高端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
因此,立足国家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再造需要,加强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建设,筹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效打通延伸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材料研发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