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推进技术技能融合 把科技创新动能深植于研发生产一线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1-03-16A12      时间:2021-03-16 00:00:00

刘明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批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促进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融合发展,重点要建平台、抓载体。构建创新平台,组建先进人物带头的创新工作(活动)室,同时与上下工序间成立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建议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如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增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引导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教育学院办学方向,与企业实际人才培养和需求有效衔接,推行“校企1 1结对战略合作”、“订单式培养”,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特别要向各院校招生困难的专业倾斜,例如锻造、冶炼、铸造、热处理、焊接等专业,确保装备工业、基础产业技能人才供给。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以自主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可控既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上必须要实现基本的“国内循环”。当前存在的短板问题还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集共性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涉及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高端材料卡脖子技术问题日益突显,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协同发展不畅,产学研用融合度较浅等,这将严重制约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突破,急需在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攻克转化一批高端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

因此,立足国家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再造需要,加强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建设,筹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效打通延伸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材料研发制造能力。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