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浅谈标准化助力钢铁行业“走出去”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0-02-18A12      时间:2020-02-20 10:17: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粗钢产量迅速增长,解决了供不应求的矛盾;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化钢铁工业体系,在钢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组织、产品研发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钢铁工业作为“走出去”的基础行业,理应走在前列。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标准先行”作用,是需要产业和标准化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

钢铁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

钢铁行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具有优良的传统,自1978年我国恢复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自1993年承担我国第一个产品类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ISO/TC17/SC17“盘条与钢丝产品”以来,钢铁行业先后承担了4个ISO技术委员会、2个分技术委员会及若干个工作组的工作。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对口管理并组织参加钢铁及其原材料工业方面8个TC、21个SC的国际标准化活动。钢铁行业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跟踪国际标准动态,对国际标准文件回复意见、投票表决和参加少量会议。1978年,中国标准化协会正式恢复为ISO成员,钢铁行业即开始组织研究对ISO标准及其他先进国家标准的采用问题。于1980年首次组织中国代表团参加ISO/TC17/ SC2钢的名词术语、分类和符号分委员会以及ISO/TC17/ SC8结构钢型材和棒材的尺寸和偏差分委员会会议。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浏览会议文件和参加会议的方式跟踪国际标准化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在重点领域进行全过程跟踪和派专家直接参与国际标准起草工作,开始承担秘书处和工作组召集人主持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1993年,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冶金部的大力支持下,从澳大利亚接过ISO/ TC17/SC17盘条与钢丝秘书处。1995年在德国召开第一次会议,并先后主导开展了十多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涉及盘条和钢丝的基础、产品、试验方法。逐步得到了成员国代表,特别是日本、德国和法国专家们的认可。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承担多个秘书处,根据产业需求提出多项中国提案。本世纪,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无论产量,还是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多个产品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以我国国家标准为基础,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推动优势产品占据国际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19年末,钢铁领域承担主席职务5人,占到我国承担ISO主席、副主席数量的7%。承担秘书处6个,占到我国承担ISO秘书处数量的7%。2011-2019年,钢铁行业共提出并成功立项国际标准提案66项,发布国际标准32项。我国主导的在研项目占整个钢铁领域在研项目的20%以上。

钢铁领域的采标和国际比对工作

自1982年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以来,钢铁行业通过实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战略,将国际先进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不断提高,标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减少贸易壁垒,原则上将国际基础通用和方法标准直接转化为我国标准,有些领域采用国际标准转化率较高,特别是基础通用标准和力学及工艺性能、腐蚀等试验方法标准的采标率达到90%左右,其他专业转化率也在逐年提高。通过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提高了标准水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但在有些领域由于体系上的差异,国际标准技术内容不适应我国国情,产品差异性较大,不适合转化,还有国家标准转化受标准立项等因素的限制,实际转化率较低。钢铁领域对国外标准转化重点是先进技术标准及相关方法标准。由于标准体系和内容有差异,特别是产品标准,国外标准不能直接转化为我国标准,但为了提高我国标准水平,有些国外标准以参考采用的方式将主要技术内容纳入我国标准中,提高了我国标准整体水平。钢铁标准今后发展的重点是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定的标准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努力做到快速反映最新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并跟随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与时俱进。

多年来,钢铁行业完成了大量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为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国内标准质量、研究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钢铁行业标准“走出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对策。例如,通过对盘条钢丝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整体体系、单个标准适用范围、分类和牌号、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许偏差、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工艺性能等全方位的比对,决定开展“钢丝金属镀层”系列国际标准研制、“非合金钢制丝用盘条”系列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在完善国际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填补了国际标准该领域相关产品标准的空白,借助中国标准“走出去”推动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走出去”;通过开展对铁矿石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比对工作,提出完善国家铁矿石标准体系,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保障进口铁矿石产品质量,规范铁矿石产品市场。

钢铁行业“走出去”现状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资源受限、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亟需新的发展和转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给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尤其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优势。而产能的积累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也为我国钢铁行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国际产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钢铁及相关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重点逐步由以获取资源为主向钢铁冶炼和加工配送等产业链整体布局进行转变,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海外钢铁项目。例如,河钢收购塞尔维亚钢厂,建立了中国钢铁行业首个海外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基地;首钢捷克汽车零部件新工厂正式投产运营,总体设计的埃塞俄比亚首个大型工业园区顺利竣工;青山集团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二、三期不锈钢生产项目加速推进,不锈钢坯和热轧能力可达200万吨等。

五年来,我国钢铁冶金设备技术出口取得了较大进展,逐步由单体设备及部件的出口,走向成套设备出口及工程总承包,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冶、中钢等企业以工艺设计为龙头,以核心技术和产品制造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为手段,与欧美传统冶金技术装备企业同台竞争,以EPC模式赢得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钢铁成套工程项目,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中冶集团总承包的台塑越南河静700万吨钢厂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了千万吨级绿地钢铁项目总体设计和系统输出;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大马)350万吨综合钢厂如期建成,成为中国资本、中国技术、中国管理全面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典型;中冶南方成功获得西班牙ACS公司连续热镀锌机组总承包合同,实现了中国冷轧技术装备出口欧洲发达国家的零的突破。

“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钢铁行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自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当前贸易紧张局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钢铁标准“走出去”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对于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升。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89号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中国标准“走出去”工程:按照“促进贸易、统筹协作、市场导向、突出重点”的要求,通过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进标准互认、翻译标准英文版、开展标准比对分析等,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支撑我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服务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目标。

随着技术、工艺、设备的不断升级,我国优势产品对外出口的步伐逐步加快。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提高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从2015年开始,黑色冶金行业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下,按照《国家标准外文版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标准外文版立项、翻译、审查和出版工作。目前,钢铁领域现行国家标准外文版77项,在研外文版项目72项。为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标准化工作重点》、《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和《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对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要求,钢铁行业在2019年初完成了《黑色冶金行业标准英文版体系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工作依据需求牵引、统筹布局的原则,面向科技前沿、产业发展和海外工程需求,围绕建筑用钢、铁路用钢、核电用钢、船舶与海工用钢、汽车用钢等几大重点领域,做好英文版体系的统筹布局和前瞻规划,系统考虑产品标准与基础、方法标准的配套衔接,加强标准推动产业发展,为我国工程和装备“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完成近200项钢铁行业“方法 产品”标准的英文翻译版工作。2019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为加强国家标准外文版制定,优化完善国家标准外文版工作机制,提出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项、同步制定、同步发布的工作通知(标委秘函〔2019〕24号)。在下一步工作中,钢铁行业将依托行业工作基础优势,充分贯彻落实。

存在问题

如前所述,钢铁行业“走出去”主要通过海外钢铁项目和成套设备出口及工程总承包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以下与标准化相关的问题:

1)工程项目所在国对中国个体标准或成套标准的认可程度不高,当地政府、法律或业主要求参照执行本国标准或欧美标准。如五冶海外工程承担的科威特消防局指挥大楼(KFD)项目,采用的施工及验收标准为美标及科威特当地部分标准。

2)所在国产品生产参照采用欧美标准。如青山集团印尼工厂生产的304不锈钢,均按ASTM-A240进行生产。

需求与建议

针对“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钢铁行业需要继续做好标准国际化工作,提高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更好地为产业“走出去”进行服务,使中国标准的海外推广更有实质性,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质量,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2)做好与“走出去”相关国家的标准外文版翻译,标准比对、转化和互认工作,服务企业与工程;

3)对于在成套设备出口及工程总承包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对标准化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由于涉及材料、机械、电力电器等多个行业领域,需加强上下游各行业通力协作。

作为基础设施的质量保障、互联互通的基本规范、产能合作的基础支撑,标准发挥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将为钢铁行业“走出去”工作顺利深入开展提供极大助力。 (侯捷)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