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19-12-10A12      时间:2019-12-17 14:22:06

2019年11月22-23日,在“第十五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暨兰格钢铁网2019年会”上,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以“数字化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演讲,现摘编如下:

本世纪初,建筑业经历近十年总产值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行业规模扩张逐渐趋于平缓,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由规模转向集约,并朝着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其本质就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积极应用新兴技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目前,以数字建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推进建筑业新一轮的变革,整个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应用数字技术,就是将建筑产业数字化,从“数据大”变为“大数据”。

建筑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体量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地点分散、多专业、多关系方,造成数据积累和互通存在困难和障碍。一方面,建筑业因为规模大、项目多是一个不缺数据的行业;同时,建筑业又是一个很缺数据的行业,数以万计的数据资料都随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而消失。

所以,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首要的是实现所有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互联互通。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工具,赋能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这是建筑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数字化转型的实质

数字化转型将实现建筑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数字化的建筑业产业链,包括设计、采购、制造、施工和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数字平台,将实现建筑业供应链的互联网化,结合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供应链效益,解决建筑业由离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塑造“互联网 建造产业联盟”的新业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精益建造,价值创造”,不仅是利益中心,更是价值中心,是为人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低耗、高效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精品。

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工业化

201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指引下,加之数字经济的浪潮,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环保的倒逼效应,我国的建筑工业化重新加速启程。

—是BIM技术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的应用,打通了项目从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解决了信息的充分共享问题,创造了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全产业链的应用价值(例如敦煌文博馆项目,42天完成2.5万张图,8个月建成)。

二是装配式建筑推进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实现包括建筑设计、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等建造全过程的现代工业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技术体系是从多维度对建筑产品的整体提升,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总装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的集成。

绿色化

我国目前建筑及其建筑相关产业的耗能占社会总能耗的51%,现有建筑面积至少产生25亿吨垃圾,占我国城市垃圾总量的33%以上。数字技术为建筑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一是绿色建造。绿色建造主要聚焦在施工阶段,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建造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科学管理,通过实行一体化的建造管理方式达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另一方面,绿色建造的实现依赖于技术的持续进步,实现建筑工地“近零”建筑垃圾的目标。

二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聚焦到建筑产品本身,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面积已经超过10亿平方米。此外,被动式建筑、零碳建筑也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建筑产品的迭代更新。

智能化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又一重要内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内出现不少与智能有关的新概念,如智能建造、智慧建造、智慧工地、无人建造、精益建造等,并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

一是以智能建造为代表的建造方式智能化。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催生全新的建造施工方式。如使用工业机器臂进行自动砌筑墙体、绑扎钢筋。一些新兴的智能建造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轻钢龙骨隔墙的装配,自动码砖、自动码地板以及水泥3D打印等施工作业。未来还将实现远程现场环境监测、建筑物三维建模、施工质量监测、安全巡检等功能。

二是以智慧供应链为代表的智慧服务。建筑业拥有5600多万从业人员,几十万家企业,关联着国民经济的50多个行业,2000多个种类,以及3万多种规格的产品。这样一个庞大的行业,必须要有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一些互联网企业、金融业企业已经开始跨界融合,推出了智慧供应链平台。未来,建筑业将朝着“平台化发展、产业链共蠃”的模式构建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创造全产业的智慧服务。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