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方大萍安钢铁“创新力”变“生产力”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时间:2025-11-25 11:25: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作为江西钢铁工业的长子,拥有70多年历史的方大萍安钢铁,“十四五”期间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奔跑。

2021年,建成江西省钢铁行业首个智能管控中心;

2022年,首个工业机器人在轧钢生产线上岗作业;安源生产区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投入运行,对区域内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及清洁运输进行全天候智能监控;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运行;

2024年,成功轧制韩标钢,填补江西省内空白;

五年间,环保资金投入超10亿元,每年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上亿元,在江西省钢铁行业中率先实现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成为江西省钢铁行业首家有组织超低排放公示、江西省首家大规模采用新能源汽车清洁运输企业……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方大萍安钢铁将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加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变革!数字赋能 智能管控

走进方大萍安钢铁智能管控中心,长20.48米、宽3.36米的LED数字大屏集中展示生产、能源、采购销售、安全、环保等信息,生产调度“足不出户”即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全公司的生产动态画面,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追踪和预警信息,从而精准发出各项指令,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高效运转。智能管控中心犹如一个“数字大脑”,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智能化变革。

利用“数字大脑”赋能,集合工业互联网、远程数据采集、视频监控、自动图像抓拍等技术,企业建成了保卫监控大厅、集中计量大厅、检测监控大厅、物运管控大厅、动力供水大厅等多个集中管控大厅。其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全公司水、电、风、气等1200余个能源点,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核算、异常预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以前要花2天人工抄表、手工核算能源消耗,现在系统自动生成报表,而且每天能源数据超定额会立即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方大萍安钢铁自动化部计量中心副主任陈光辉感慨道。

通过持续优化,方大萍安钢铁烧结工序、高炉工序综合能耗达到国家标杆值,转炉工序能耗达到国家先进值。2021年至2024年,累计自发电量达24.77亿度,创效约15亿元。2025年,自发电量继续攀升,占用电总量比例达47.66%在环保设备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外购电总量不增反降,减少了社会用电,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升级!机器代人 产线焕新

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方大萍安钢铁员工温菲亲自体验了输入指令操作焊接机器人作业。随着焊花四溅,机器人将一道焊缝完美焊接成功。

“以前电焊靠手艺,还受现场环境影响,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现在我只要输入指令,机器人比我干得又快又好,效率提升70%以上。”从传统电焊工转型为“机器人监控员”的胡笑咏每次谈起岗位变化时笑容满面。

方大萍安钢铁轧钢工序智能制造更是领先一步。五条轧制线上,焊牌机器人、挂牌机器人先后上岗作业。高线车间两台挂牌机器人光纤扫描定位、自动称重计量、精准挂牌,整套流程自动化;棒线车间焊牌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取牌、取钉、焊牌一气呵成,一个班次可完成500余次焊牌。

更多“黑科技”服务生产一线。数控激光加工设备投入使用后,其激光熔覆技术为轧辊穿上“耐磨铠甲”。经处理后,轧辊耐磨性提升24%,使用寿命延长23%,单槽平均轧制吨位从6579吨跃升至8113吨,增幅达23.31%。

从“人工操作”到“机器协同”,从“粗放生产”到“精准管控”,方大萍安钢铁生产方式悄然改变,产线焕发全新活力。

提速!智慧物流 高效运转

2025年方大萍安钢铁GPS在途跟踪系统落地,突破传统GPS单一定位局限,构建起全智能管控体系,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千里眼”

面对每天500辆(艘)次的原燃料运输、产品发运及港口装卸等繁忙物流业务,这套系统采用Redis内存数据库,每20秒接收一次车辆GPS信号,船舶则通过AIS接口每5分钟更新一次动态,不仅能实时追踪运输载具位置,还能智能分析异常停留情况。

“现在能看到每辆车的物料品种、距离厂区的距离、预计到达时间,我们可以结合生产节奏提前安排卸车,物流效率提升30%以上。”方大萍安钢铁原料公司计划员丁水发指着电子屏幕上的动态图标介绍。

智慧物流的“提速”不止于“在途跟踪”。在厂内,铁路道口从人工看守升级为无人值守可视化远程控制,扳道工“变身”信号工,通过电脑即可完成列车调度,给工人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安全感;企业涉及物资超2万种,过去备件领用采用纸质单据,工作流程耗时费力,“智能物料管理系统”上线后,备件管理员手机扫码,几分钟即可完成查询、申领、出库流程,昔日“跑断腿”的物资管理如今“码”上办好;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如同智能语音机器人,自动匹配、精准生成语音通知,自动“喊号”,高效调度货运汽车进厂,为工人大幅减负,用科技打通了进厂物流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迸发!创新突破 释放效能

在方大萍安钢铁,一栋栋办公楼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利用余压、余热、煤气进行发电的同时,2022年实现光伏发电零的突破,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1.3万千瓦时,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低碳工厂”。

方大萍安钢铁的“油改电”项目同样是从零开始。2023年和2024年,企业投入1.2亿元,陆续购置了100余台新能源车,用以取代以往用于内部运输的柴油车,一年大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一台台新能源车成为厂区的“移动绿色名片”,开启了企业汽车运输的“零碳”时代。

面对无先例可循的困难,2024年,方大萍安钢铁成功轧制韩标钢,迈出了产品出口的第一步,这项新产品填补了江西省内空白,优化了企业产品结构,为未来开辟了经济效益增长新航道。

方大萍安钢铁的科技创新不仅是引进智能设备、应用新科技,还源于扎根一线的小改小革。通过企业搭建的“科研攻关+岗位实践”平台,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劳模创新工作室,仅2025年1-10月,企业深入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实施项目1815个,累计创效超千万元。

“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工作室持续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大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生产技术科科长卢彧,正是企业轧钢创新团队的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展小改小革1000余项,为企业创效上千万元。

“‘十四五’期间,我们依托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五年累计销售收入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方大萍安钢铁总经理衷金勇表示。

从“汗水车间”到“智能产线”,“十四五”期间,方大萍安钢铁通过数字赋能与全员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实现自身提质增效,更呼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在赣鄱大地上,方大萍安钢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交出了一份老工业基地的“焕新答卷”,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李婀芬)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