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双碳背景下我国废钢资源供给分析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1-06-22F01      时间:2021-06-22 00:00:00

废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高载能绿色铁素资源,对钢铁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城市矿藏”和“第二矿业”。在双碳背景下,废钢以独有的绿色低碳优势,其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凸显。本文就废钢资源利用现状、废钢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废钢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废钢的分类与资源利用现状

废钢约85%-90%用于炼钢,10%-15%用于铸造、炼铁和再生钢材等。废钢按用途划分,可分为熔炼用废钢和非熔炼用废钢。熔炼废钢按外形尺寸可分为重型、中型、小型、统料和轻料型废钢等。废钢按来源可分为自产、社会采购废钢和进口再生钢铁原料(2021年以前称“进口废钢”)。社会采购废钢又分为加工废钢和折旧废钢。

自产废钢是指金属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钢。这些废钢通常在厂内循环利用,不参与外部交易。自产废钢量的多少取决于钢材成材率,成材率越高,自产废钢量越少。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自产废钢收得率在20%以上,随着连铸连轧技术的应用,90年代我国自产废钢收得率降至14%-16%,2000年以来我国钢材成材率不断提升,自产废钢收得率逐步降至目前的4%左右,此外,钢厂其他自产废钢(如渣钢、蹚道废钢等)约占1%,由此计算,2020年我国自产废钢约为5000万吨,约占废钢总回收量的20%。

加工废钢是指制造加工工业在对金属产品进行机械加工时产生的废钢,大多是冲压边角料、车屑、料头等,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返回钢铁工业,又称“短期废钢”。加工废钢与钢材消费量和加工收得率直接相关,即钢材消费量越大,加工收得率越低,加工废钢产生量就越大。根据文献记载,1995年我国加工废钢收得率为11.9%,随着下料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加工废钢收得率逐步降低,2001年约为6.1%,目前在5%左右,由此计算,2020年我国加工废钢产生量约为5000万吨,约占废钢总回收量的20%。

折旧废钢是指各种金属制品、设备、建筑结构等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形成的废钢,如报废的汽车、机器设备等所获得的废钢,又称“长期废钢”。折旧废钢产生量取决于钢铁积蓄量、钢材回收周期,通常用折旧废钢产生量和钢铁积蓄量比值表示废钢折旧率,目前我国折旧率为1.5%-1.6%,由此计算,2020年折旧废钢量约1.5亿-1.6亿吨,约占废钢总回收量的60%。

对于进口再生钢铁原料,2019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废钢净进口国,2009年进口量达到峰值,为1369.2万吨。2019年7月1日起,废钢铁从《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废钢进口量急剧下降。《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发布后,2021年1月1日起,包括废钢在内的固体废物全面禁止进口。同日,我国《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正式实施,经过筛选加工后的再生钢铁原料可以通过进口进入国内,今年1-4月份我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约为13万吨。

我国废钢发展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废钢产量居全球首位,但供应仍处于紧缺状态。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社会废钢资源总量为2.6亿吨,占全球废钢资源总量的50%以上,其中2.5亿吨为回收废钢,1000万吨为废钢库存。但电炉流程粗钢产量占全球电炉钢产量比例却仅为20%左右,且电炉废钢比只有70%左右,说明我国大量废钢资源流向了长流程而非全废钢电炉短流程。我国粗钢产量基数大和废钢流向问题,严重制约了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发展。

建筑钢材消费占比较高,废钢回收周期相对较长。一般认为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约为30年,设备折旧一般为10-15年,综合来看,折旧年限平均在20-30年。受折旧年限和回收周期影响,废钢产出率有所不同,经计算,欧美和日本废钢折旧率一般为2%-4%,我国因钢铁积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且大量钢铁在建筑行业形成积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折旧率较低,约为1.6%。

全废钢电炉钢比例低,废钢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废钢加工起步较晚,20世纪70-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连铸技术快速发展之前,因钢材成材率较低使得自产废钢量较高,我国钢铁综合废钢比在30%以上。但这一现象随着连铸技术普及显著提高了钢材成材率而改变,自产废钢大幅减少,废钢资源供应曾一度紧缺,进口量开始大幅增长,从90年代末的300多万吨快速增长至2000年初的1000多万吨。受废钢供应不足、进口价格上涨,以及“地条钢”消耗分流等影响,到2015年我国综合废钢比降至10.2%。2016年以来,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取缔“地条钢”,废钢资源开始富余,长流程企业纷纷通过调整工艺和装备来提高废钢使用量,加之短流程炼钢比例小幅增长,综合废钢比快速回升,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国际回收局的数据,2019年全球炼钢废钢比约为37.7%,除中国外,全球平均废钢比超过50%,而美国、欧盟、日本的炼钢废钢比分别为69.1%、54.8%、33.9%。2019年我国炼钢废钢消耗总量为2.16亿吨,综合废钢比为到21.6%,2020年为21.8%。我国钢铁产量基数大,电炉流程比例低(2020年约为10%),且电炉废钢比较低(2020年约为70%)的特点决定,我国综合废钢比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废钢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平抑铁矿石进口和价格上涨。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废钢价格普遍上涨,且国外上涨速度高于国内。目前我国大于6mm废钢吨钢价格在3000元以上,5月中旬最高达4000元以上。废钢价格高企导致全废钢电炉流程吨钢成本明显高于长流程,铁矿石购买意愿高于废钢,制约了钢铁企业尤其是单体纯废钢电炉企业对废钢的利用,对铁矿石进口和价格上涨的平抑作用也十分有限。

废钢来源较为分散,开票困难仍然是制约因素。由于相当一部分社会废钢来源于居民、个体商户、非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及经营性工矿企业,这些企业到税务部门代开的普票或专用发票年销售额不超过120万元和500万元,严重制约了废钢回收工作。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成本较高,税收政策尚待优化。目前,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均不征收增值税,而我国征收13%的增值税,大幅提高了企业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成本,不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期待适当提高废钢增值税退税比例,统一所得税核定方法,提高废钢资源进口量。

废钢回收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废钢稳定供应受限。废钢加工回收企业单体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不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布局上呈现出集中又分散的局面,不利于废钢加工成本和质量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钢产量增长和稳定供应。

我国废钢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双碳目标行动持续推进,废钢需求潜力巨大。废钢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原料,也是唯一可大量替代铁矿石的铁素资源。理论上,用废钢生产1吨钢,可节约铁矿石(62%铁精粉)1.6吨左右,减少约0.35吨标准煤,减少约1.6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3吨固体废弃物排放。在双碳背景下,充分利用废钢资源,提高废钢比,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随着我国短流程炼钢比例和综合废钢比不断提升,废钢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需求潜力巨大。

钢铁积蓄达到百亿吨量级,有效支撑废钢产量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突破1亿吨并保持快速增长,钢铁积蓄量自此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年均积蓄增量超过8000万吨,90年代中期,我国积蓄量超过日本达12亿吨左右,90年代末,积蓄增量突破1亿吨,此后每隔几年积蓄增量增加1亿吨左右,2011年前后,我国钢铁积蓄总量超越美国达50亿吨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钢铁积蓄达到105亿吨左右,人均钢铁积蓄量约7.5吨,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末的日本较为接近。未来十年,我国钢铁积蓄量仍将以年均6亿吨左右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钢铁积蓄量将近140亿吨左右,2030年将达到160亿吨左右,雄厚的钢铁积蓄资源将有效支撑废钢产量持续增长。

积蓄钢铁大规模进入回收期,折旧废钢将迎来较快增长。历史数据表明,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废钢净出口国,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废钢净出口国,从粗钢产量达到千万级到成为废钢净出口国,美国用了50余年,日本仅用了37年。我国从粗钢产量达到千万级至今也已50余年,钢铁积蓄增量超过2亿吨已20余年,积蓄增量超过5亿吨也已10余年,大量积蓄钢铁已经进入回收周期,折旧废钢产量将迎来加速攀升期,预计到2025年我国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超过3.2亿吨,2030年将超过4亿吨。伴随粗钢产量的同步下降,到2025年,废钢资源量将可以支撑20%以上电炉流程比例。

废钢行业规范化水平逐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自2012年工信部颁布《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以来,对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实行准入制管理,废钢回收加工行业逐步向规范化发展,长期以来由于行业发展不规范等因素导致行业发展缓慢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4月,工信部已累计公告七批符合准入条件的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共379家,废钢加工能力约1.1亿吨,约占2020年社会回收废钢资源量的55%左右。目前,第八批101家企业也已公示,正式公告后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将达1.3亿-1.4亿吨,符合准入条件的废钢回收加工产能进一步提升,将对提高废钢质量和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实施,实现国内外两种资源调节供给。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废钢贸易量约为1亿吨。这些废钢资源经加工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到中国,可有效调节国际国内市场有效供给,弥补国内铁素资源不足。《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为有效利用国际高品质再生钢铁原料畅通了渠道,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有效供给。

综上,双碳背景下,废钢资源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凸显,废钢价格也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位。随着我国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比例和综合废钢比逐步提升,废钢需求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我国超过百亿吨的废钢“矿藏”正在源源不断输送废钢资源,将满足不断增长的废钢需求,有效支撑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龙强)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