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冶金固废资源领域相关标准审定会在杭州成功召开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19-06-11A12      时间:2019-07-01 09:05:59

2018年,我国钢渣产生量达1.21亿吨,综合利用率不足30%。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要求全面实现钢渣“零排放”。科学合理的钢渣处理工艺是实现“零排放”的前提和基础。风碎-热闷集成工艺是将热闷工艺和风碎工艺结合,以处理各种流动性和温度的钢渣。《风碎-热闷集成处理钢渣技术规范》规定了风碎-热闷集成工艺处理转炉钢渣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操作、维护、安全与环境保护等内容。风碎和热闷联合处理工艺合理利用了钢渣的特性,发挥各自工艺的特点,实现了钢渣处理工艺优势互补,形成较为系统、连续的集成处理技术,降低了钢渣处理成本,提高了钢渣资源化利用效率,实现了对转炉钢渣的实时在线处理。

铸余渣主要是指在连铸更换钢包时,钢包内留下的余钢余渣。尤其在冶炼高品质钢种时,对进入中间包的钢水纯净度要求高,使得铸余渣中含有较大量的钢水,约占总重量的40%-50%。传统铸余渣形成大渣坨,单重20吨左右,很难处理利用。针对钢与渣相互包裹的铸余渣,通常是先堆放,之后采用大型重锤破碎,但这种方式处理效率较低,并产生大量噪声污染。而针对钢与渣分离较好的铸余渣,其中渣钢通常采用氧气切割,但效率很低,能耗高、物耗高,同时切割过程产生大量黄红黑色浓烟。通过制定《栅格法铸余渣处理技术规范》标准,规范铸余渣处理的流程、技术、运行操作等要求。经栅格法处理的铸余渣尺寸能够直接满足回炉要求,不需要对渣钢进行二次处理,降低处理成本,降低能耗,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

常规选矿浓缩后的尾矿排放浓度一般在30%以下,而采用尾矿高浓度排放较常规尾矿排放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减少了耗水量,也减少了尾矿库蓄水量,降低了尾矿库安全隐患。当前,国内铁尾矿常规排放和干堆技术应用较广泛,而国际上高浓度排放技术方兴未艾。《铁尾矿高浓度运行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了铁尾矿高浓度运行过程中的操作、排放、维护和管理等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尾矿高浓度运行技术标准的空白,有利于尾矿高浓度运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矿山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选矿装备方面,目前国内外矿山企业磨机主要为球磨机,而搅拌磨机作为一种新型细磨和超细磨设备,在金属矿山的应用日渐增多。搅拌磨机的磨矿介质一种是钢球,但钢球密度较大,耐磨性不好,搅拌磨机的装球量大,导致磨机轴瓦等部件载荷大,介质消耗及电耗较高;另一种是密度小、耐磨性高的新型陶瓷研磨介质,可显著降低磨机负荷和球耗,实现节能降耗。《冶金矿山搅拌磨机用陶瓷球验收技术规范》规定了选矿行业搅拌磨机专用陶瓷球的产品规格、产品质量、测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内容,加强对陶瓷球的采购、检验、使用管理,减少资源、能源浪费,提高冶金选矿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的建设。

会议还对《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规范第2部分:协同开采技术规范》、《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规范 第3部分:覆盖层形成技术规范》等四项标准进行了研讨。铁矿山露天转地下技术受到行业普遍关注,这些标准的制定将对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引领作用。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