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设备总院)利用外国期刊上的模糊照片和广告图纸,设计出第一张短应力线轧机结构图,并成功打造出第一批?300高刚度轧机——SY型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1987年,该设备荣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编号97040302B)。
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市场对轧钢设备精度、质量、先进性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冶设备总院一方面推动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不断向更高阶迈进,陆续研发并投产更多规格、更多型式的产品;另一方面着力提升规范行业标准,1992年起草了《SY型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行业标准,2008年编制了《SY型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新版行业标准。迄今,中冶设备总院已为钢铁企业提供了千余台SY型短应力线轧机,被成熟应用到长材、高线、大棒、窄带、扁钢等生产线上,成为型棒线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中冶设备总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相继研发出平辊、立辊、平-立可换轧机三种型式、多种规格、适应各种工艺要求的设备,作为连轧机组中的粗轧、中轧、精轧机架,小至250大到850,基本做到了全方位覆盖。
SY型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具有诸多核心优势,轧机刚度高,稳定性好,不需经常调整,成品可达到国标高精度;轧辊采用卡环式轴向固定方式,轴向串动小,轧机轴向刚度高;轧辊开口度对称调整,轧制中心线高度不变;轴承座轴向固定采用球面接触方式,自位性能好,轴承使用寿命长;整机架更换轧机,换辊快,减少在线停机时间,提高轧机作业率;装有立柱保护套,密封性好,维护量小;调整方便,结构较同类轧机简化;轧机有液压压下和手动调整两种类型,轧机平衡有液压平衡、弹簧平衡及阻尼体三种型式供用户选择,并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立辊轧机采用上传动方式,万向接轴不伸缩,利用穿在减速机齿轮座中的花键轴实现轧机升降,从而降低高度,具有稳定性好、换辊快、较一般立辊轧机高度低等特点。
载誉前行,未来可期。中冶设备总院将继续发挥研发优势,精准把握轧钢领域发展脉搏,着力攻克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以更具先进性的科研成果助力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