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大力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信息来源:中证网      时间:2016-08-15 11:35:2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8月13日在“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47次季度报告会上表示,目前中国钢铁业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过渡调整期,即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全面提升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力推钢铁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危机,以推进我国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

卢锋介绍,近年我国经济进入周期性与结构性深度调整时期,钢铁作为具有较强顺周期特征行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内忧”主要表现为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经营环境恶化、企业负债率高并伴随少数企业违约破产现象,大量“僵尸企业”在市场生死线边缘徘徊。“外患”主要体现在我国钢铁贸易摩擦趋于频密、国际对话压力上升。

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中国钢铁的基本国情是规模巨大、地位重要、分化严重、未强先减、产权复杂、环境扭曲,需加快推进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减量发展阶段的“九化”协同发展。他认为,我国钢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流量调整、出口扩大、优胜劣汰、多元并举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窦力威表示,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达到峰值7.63亿吨,2014年下降了3.24%,粗钢产量达到最高值8.22亿吨,平均是613千克/人,超过了15个发达国家峰值时的平均值545千克/人。继2014之后,2015年又继续降低了5.4%,2016年上半年继续下降2.6%。中国已经进入了钢铁工业的峰值区,必须坚定不移的化解过剩产能,坚持减量重组的基本原则,根本路径是首先要完成区域的化解过剩产能,再由区域重组到跨区区域重组、由同所有制重组到跨所有制重组。

卢锋认为,当下中国钢铁业正处于从世纪初数量扩张主导全球转向全面提升崛起的过渡调整期,调整期钢铁政策应以市场化结构性改革为统领推进转型升级,政策内容应力求符合钢铁业经济特征属性与调整规律,有效化解早先积累失衡因素并培育全面崛起力量;对外积极利用国际对话管理大国竞合关系,推进世界钢铁产业转移与钢铁贸易依存度趋势性回升。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