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钢铁产能大转移:武钢宝钢押注北部湾 世界新“钢三角”?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6-03-28 09:02:48

                      

                          

                        

  导读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扎堆华北、华东,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布局东南沿海钢铁基地的决策过程中,“省钱”并非纳入讨论的主要议题。更深层次的考量是,优化全国钢铁产能布局,同时推动钢铁业升级,建设“精品基地”。

  3月15日18时,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第一卷高端冷轧成品顺利下线。距其200余公里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号高炉已在半年前点火投产。

  国务院近期出台措施,要求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在钢铁业“去产能”号角声中,华南沿海地区新上钢铁项目开张。

  时下的钢铁业正在变革自救:一方面,全国上下缩减、淘汰过剩产能,疏解安置规模庞大的员工,做去产能的“减法”;而另一方面,大型钢铁企业则希望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以实现优化钢铁产能布局和提振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做供给侧的“加法”。

  华南地区的两座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和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正在探索“加法”的解题思路。

  与钢铁生产企业扎堆的华北、华东地区不同,华南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华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既有的“北钢南运”格局。按照工信部设计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述两大钢铁基地,承担着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抑制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的重大任务。

  两座即将成型的钢铁“巨无霸”,被寄望改变以往“北重南轻”的钢铁格局。

  钢市不“刚”的珠三角

  湛江钢铁高炉的一把火,尚未给寒冬中的珠三角钢市送来暖风。

  对广东佛山乐从镇的钢材贸易商文风(化名)来说,珠三角钢材价格,正处在他做钢材贸易8年来的最低点。乐从镇坐拥国内规模最大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流通渠道覆盖整个珠三角地区。当地的钢材价格变化,对整个广东市场都有风向标意义。

  经济下行压力直接反映在钢材价格低迷上。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度调整,乐从钢材贸易商的老客户们生意不复往日,市场需求剧烈波动。去年广东钢材价格震荡下行,以主流钢厂韶钢为例,螺纹钢从年初的2950元/吨降至年末2150元/吨,跌幅800元/吨,下跌27%;高线钢从年初的2960元/吨降至年末2080元/吨,跌幅880元/吨,下跌30%。

  文风的感受更加贴切,他主营的圆钢在2008年价格低迷时,批发价尚在3000元/吨,这是一个“还顶得住”的价格,但2015年后该品类的价格已经跌至2000元/吨,基本上无利可图。这使得像文风这样的小型钢材贸易商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库存积压严重,急需清理库存和停止进货,以减少损失和增加现金流;但另一方面,由于顾客数量减少,又需要进货满足少数顾客的要求。为了避免顾客流失,文风们选择了后者,因而也进入了“越卖越亏,越亏越卖”的恶性循环。

  “现在我们的打算是,每个型号都进一点,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等待市场回暖。”文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然而,市场什么时候回暖,他心里也没底。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差”的往年,文风占地600平方米的档口,每天钢材的运送量在30车左右,而时下已经降至20车。钢铁价格略有回升的那段时间,文风档口每天的流量一度达到40车,但几天过后很快又跌至15车。

  “现在这样的行情,除非有刚性需求的客户,一般很少人来买钢了。”文风感觉很无奈。据他不完全估算,2014年至今,乐从镇当地的钢铁贸易企业陆续倒闭近两成。

  大市场,小产能

  日子不好过的,还有大大小小的钢铁厂。据业内人士观察,由于珠三角地区本来就竞争激烈,加上市场萎靡不振,钢材价格已经被压得极低,钢铁企业盈利空间微薄。从北方过海而来的钢材,与广东本地钢厂韶钢出产的同类钢材,价格已相差无几。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两个钢铁大项目之所以能在临近珠三角地区上马,与该地区“大市场,小产能”的结构性紧缺相关。

  珠三角的钢材市场是个“自己喂不饱自己”的市场,这是文风从业8年来的既有印象。他进购的钢材中,有80%左右来自华北的钢厂,而来自广东韶钢的“本地钢”并不多。广东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产业发达,全省钢材消费量多年来均超过6000万吨,但“十二五”期间广东年均钢材产量却围绕3000万吨上下波动。在珠三角地区延伸500公里覆盖范围内,只有韶钢、广钢、柳钢等为数不多的钢铁厂,这与钢铁企业扎堆的河北、山东等省份有很大差别。

  较大的需求缺口,使得广东市场成为华北钢厂、华东钢厂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众多钢铁厂进口的铁矿石却从南方的港口上岸。这形成国内特有的“南矿北运”、“北钢南运”格局。2015年广东省钢材产量约3600万吨,需要从外省钢材通过水路、铁路、汽运调运钢材约为2400万吨。

  在钢铁业脱困的背景下,前述的“供不应求”提供了一种“升级”的可能性:把远离市场的产能搬到市场附近,就近生产,以物流成本的节约扩大利润空间。环绕北部湾的这两个钢铁大项目,辐射珠三角地区的钢材市场。布局沿海,又使得钢铁厂尽可能缩短从海外进口铁矿石的距离。

  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放两张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通行证”,宝钢和武钢得以在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上马项目。三年后,两个大项目写进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工信部的设计,依托两个大项目布局东南沿海钢铁基地,有望“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世春表示,钢铁企业对物流运输依赖性强,钢铁厂设址湛江,关键是深水港低物流成本贴近需求旺盛的珠三角市场。湛江港拥有30万吨级码头贯通主航道,铁矿石到厂价格比较低,具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物流费用等优势。

  据宝钢方面的估算,从巴西进口铁矿石,30万吨的货轮可直接停靠湛江东海岛新港,每吨矿石运费比宝钢现在经洋山港接驳到长江吴淞口码头要少8美元。这使得湛江项目投产后,宝钢每年节约10亿元左右的航运费用。而防城港方面的测算是,以一年需1600万吨铁矿石计算,矿石在防城港卸货,比自上海转运回武汉,一年可节约20亿元。

  不过,令业内人士困惑的是,目前外省钢和本地钢售价已经没什么差别了,湛江新产的钢还有活路吗?既能提升广东钢材自给率,又能扫除珠三角钢材市场的低迷阴霾,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竞争性产能“加法”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扎堆华北、华东,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布局东南沿海钢铁基地的决策过程中,“省钱”并非纳入讨论的主要议题。更深层次的考量是,优化全国钢铁产能布局,同时推动钢铁业升级,建设“精品基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钢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讲“加减法”。“减法”是尽量出清僵尸企业,“加法”是要放大有竞争力的行业、有竞争力的产能,两者结合实现供需高水平的平衡。尽管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并不过剩。湛江建设钢铁基地就在做有竞争力产能的“加法”。

  但事实上,早在两个钢铁大项目批复建设前,“产能过剩该不该上马大项目”的问题就有争议。质疑者的主要依据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上马大项目无疑雪上加霜。

  去年9月,湛江项目的一号高炉点火后,经历项目申报的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撰文披露个中曲折,其中就谈及“担忧产能过剩与广东钢材紧缺”的两难抉择。张国宝在这篇《艰难抉择》中写道,批与不批实际是一个辩证关系。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因此而不审批任何新的钢铁项目,只会使老的落后产能继续保留下来,最终还是不得不破产重组。过去产能盲目发展和政府按住不批,结果在市场需求刺激下许多小的钢铁反倒冒了出来。只有发挥后发优势,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才能使落后产能淘汰出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随着南方钢铁大项目的投产,其临近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会对北下的华北、华东钢厂产生“挤出效应”,利用市场力量倒逼华北、华东的钢铁企业“去产能”。

  向沿海城市转移产能,在国内能找到的例子还有鞍钢鲅鱼圈项目、首钢曹妃甸项目和山钢日照项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市市长杨鲁豫透露,来自山东的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将要搬迁到运输成本较低的沿海城市。而“具体是哪个城市,将由山东省里来定”。

  钢铁大省河北2014年发布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也提出,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等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以减量调整为前提,引导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地区的钢铁产能达到全省的70%以上。

  不过,对于钢铁产能转移到沿海地区并非没有争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的《中国冶金报》早在2014年就有分析指出,在产能过剩、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沿海新建钢铁项目面临产能压减和融资困难的压力。而项目投产后,又会面临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形势。此外,如果地方政府或企业决策者并不是基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考虑而扩大投资,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世界“钢三角”

  如何压减过剩的产能,是新建沿海钢铁基地的一大挑战。

  为争取大项目的落地,地方政府和企业选用了痛苦的“减量置换”方式。其主要思路是,先淘汰、压减落后产能,然后在总量减少的条件下置换优质产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前述两个钢铁大项目批建前,广东和宝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至少已达1610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

  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列席会议的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表示,未来武钢在武汉本部的产能将会逐渐减量,1800万吨可能压减至1500万吨甚至1000万吨,而沿海的防城港基地将逐渐投产到1000万吨。

  宝钢方面已经完成对韶钢的实质性重组,并缩减上海吴淞地区的产能。湛江方面则明确全线投产的产能:年产铁水823万吨、钢水892.8万吨、钢坯875万吨及钢材820万吨。

  这也意味着,湛江项目或防城港项目,粗略估算在1000万吨之间。根据全球钢铁企业协会的2014年产能排名,两个钢铁项目全线投产后,可以排到全球40名左右水平。

  从产能数据看,即使两个钢铁项目全线投产,依然未能解南方市场需求的“渴”。李新创也倾向认为,从目前来看,湛江基地的产能,只能缓解广东钢材市场自给率不足的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淘汰落后产能和压缩运输成本的“减法”,为扩大优质产能的“加法”创造了条件。物流渠道节省下的成本,一部分被用于提高环保标准。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更红表示,湛江钢铁基地环保投资达到64亿元,占总投入的12.5%,在国内钢铁企业首先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标准。湛江钢铁环保投资完成后,全厂因环保形成的吨钢成本将增加约20元。其生产的产品也定位华南地区和东南亚的精品钢材,将面汽车、家电、机械、建筑、造船、集装箱、铁道、石化等碳钢板材高端向市场。

  与此同时,武钢防城港钢铁项目也强调在技术、环保、产品方面的“一流”,其市场定位亦和湛江的“邻居”大体相同。两个大项目的落子,与李新创对钢铁业的趋势判断一致。李新创认为,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必须在减量的基础上,遵循绿色化、品质化、国际化等原则。

  两个钢铁大项目的设想豪情满怀,但从眼前看,国内钢铁企业仍处困境,钢材交易市场等待回暖,尚未成型的两大钢铁“巨无霸”还没有撼动市场的能力。

  而对业内人来说,更关注亏损阴影下,宝钢和武钢如何让湛江和防城港的钢铁基地活下去。2008年,两个大项目取得“通行证”时的钢材价格指数约4700点,到湛江项目一号高炉点火时,钢材价格指数已腰斩至2000点上方波动。以湛江项目为例,其从筹建以来不停向外招聘新员工,已经带动当地超过2000人就业。这与北方忙着疏导、安置员工的场景迥异,但也颇有“烧钱”的味道。而在湛江项目大张旗鼓背后,宝钢股份净利润2015年已同比下降83.40%。

  宝钢集团副总经理、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周礼在高炉点火时称,宝钢湛江将实现盈利的时间表定在三年后。通过运营模拟,湛江钢铁项目投产后可以做到前三年现金流不负,第三年实现盈利,达产后吨钢利润水平可以平齐或超出宝钢股份同类产品。

  两个大项目还将未来的目光放在东南亚地区。由于市场和产品定位的雷同,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和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或将在北部湾“兵戎相见”。与此同时,北部湾彼岸的越南,1500万吨产能的台塑河静钢铁厂也在摩拳擦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采访时发现,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的观景台上,有一幅标注湛江、防城港和越南河静的地图。

  向记者做介绍时,周世春指着这幅地图说,未来世界新的“钢三角”地区极大可能出现在北部湾沿海,而宝钢正在做应对竞争的准备。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