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2019年第三季度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党委书记何文波、副会长屈秀丽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会议由中钢协副秘书长王德春主持。屈秀丽介绍了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本报摘编如下。
一、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钢铁产量增长。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7.48亿吨,同比增长8.4%;生铁产量6.12亿吨,同比增长6.3%;钢材产量(含重复材)9.09亿吨,同比增长10.6%。
进出口双降。1-9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031万吨,同比下降5.0%;累计进口钢材875万吨,同比下降12.2%。
钢价下跌。1-9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综合指数平均为108.58点,同比下降7.17点。
制造成本上升。今年以来,主要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持续高位运行。1-9月份,主要原料采购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铁矿上升31.7%,国产铁精矿上升21.5%,废钢上升8.8%。
效益下滑。1-9月份,会员企业销售收入为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1466亿元,同比下降32.0%;销售利润率4.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二、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能释放较快。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8.36%。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仍在持续。美国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引起国外其他国家更多的保护措施和报复手段,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深远,钢材出口环境将愈发严峻。
三是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受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溃坝和澳大利亚港口飓风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加上废钢、焦煤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钢铁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效益同比下降。
四是环保执法仍需更科学合理。优势企业和先进产能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人为地给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带来困难。
五是在减税降费的过程中,一些执行细则导致企业税费负担仍较重。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第一,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钢企要瞄准影响超低排放的技术瓶颈,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尽早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中钢协将及时开展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效果评估,推动先进环保技术在钢铁工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应用和推广。
第二,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2019年钢铁行业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专项督查工作已经结束,有关情况正在汇总研究,要以此为契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变相扩张产能的事件,防范任何形式的违规新增产能。
第三,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式,按照企业自愿、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工作,不搞政府行政命令的“拉郎配”,同时要减少跨区域重组的政策障碍,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第四,加强行业自律,努力维护市场稳定。一方面钢铁企业要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千万不能再重回增产不增效怪圈。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上游行业、企业沟通,按照互利共赢、长期合作的理念,加强产业链协同,形成一个能够客观反映供求关系,符合各方基本利益的铁矿石供给体系。
第五,继续苦练内功,大力推进降本增效。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要继续深入推进对标挖潜工作,大力降低生产成本;要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