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领域 新标准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19-10-29F01      时间:2019-11-12 08:31:1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中国钢铁工业伴随着新中国的繁荣强盛而发展壮大,从引进、吸收、创新,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我国已由钢铁弱国变成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钢铁工业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重要条件,成就举世瞩目。标准化工作作为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从最初只能参照国外标准制定几项产品标准,发展成为涉及钢铁行业全流程,包括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各个领域,建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可操作性强、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标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钢铁行业标准化事业的全面提升期。这一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根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在新材料、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团体标准研制等新领域不断创新,取得了突破。

新材料领域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强大的新材料支撑,标准化工作通过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加大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新材料领域标准的研制,重点围绕高强汽车用钢、超超临界锅炉用钢、核电用钢、耐低温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高速车轮用钢以及耐高温、抗疲劳、高强韧、超长寿命轴承钢,齿轮钢,模具钢等领域开展了近200项新材料标准的研制,满足了高端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的需求。同时在纳米、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领域也取得了突破,第一个在世界上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颁布《纳米材料术语》标准,使我国纳米材料标准化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

新工艺新技术领域

通过配合国家节能、节水和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标准研制,目前已发布实施175项标准,“十三五”末期标准总数将达到300项左右。标准的制定有效推动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根据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初步构建了涵盖综合基础、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评价与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快开发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的绿色产品,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型标准化制定主体领域

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制定的标准体系,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率先组织开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增加了标准的有效供给,满足了市场和创新的需要。特别是2018年有五项标准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团体标准的市场影响力、打造了团体标准的高品质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站在新的起点,希望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研制更多、更好、更新的标准,努力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标准整体技术水平,加快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深刻认识标准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准确把握建设钢铁行业高质量标准体系的着力点,明确标准化工作发展方向。不断提升钢铁行业标准整体技术水平,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全面提升钢铁行业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一致性程度。通过以上工作,力争将钢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成为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

进一步加大标准的有效供给水平,推动标准制定与科研成果转化协同开展。技术的进步,最终表现为标准的进步,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植入标准先行的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加大标准的有效供给,形成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的各层级标准有效衔接机制。

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实施应用水平,多措并举加大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标准的有效实施,提升全社会全行业的标准化意识,深入开展“标准化 ”行动,发挥标准化对质量升级、质量监管、质量服务、质量共治和质量合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干勇)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