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宣传贯彻,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实落细,促进行业实现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围绕《工作方案》中标准化 、扩需求、科技创新、兼并重组等方面重点要求,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组织起草了“1+N”系列解读,供行业同仁参考。此为第二篇,敬请持续关注。
钢铁标准再发力 助力行业稳增长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标准所所长助理
全国钢标委盘条与钢丝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任翠英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七部委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创新和提质升级,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工作方案》中就“加强标准技术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完善钢结构标准体系”、“实施高质量标准引领行动”、“制定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鼓励开展标准创新性企业创建”等提出明确要求。钢铁标准化工作要持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切实服务行业稳增长。
一
系统布局技术标准体系,构建钢铁行业稳增长新优势
技术标准体系是顶层设计层面对标准化工作的系统谋划,高质量的技术标准体系是推动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底,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钢标委)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国家标准体系优化工作的五家试点单位之一,从全产业链角度,系统布局完成体系优化方案,以新型技术标准体系为抓手促进形成行业发展新优势。2023-2024年是确保该体系落地见效的关键期,全国钢标委将以“六个一批”清单为抓手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将新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成果转化为推动行业稳增长的强大动能。
二
积极推动完善钢结构标准体系,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
钢铁产业链供应链长,上下游联系紧密,但在钢材推广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堵点,如钢结构,由于“产学研用”上下游协同不够,推广应用受阻。尽管一批关键的钢结构原料标准,如GB/T 19879-2015 《建筑结构用钢板》、GB/T 11263-2017《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等,已被纳入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但因系统性不足,推动上下游协同效应有限。2023-2024年乃至更长时间,探索系统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认可、共建共享共赢的钢结构标准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措施。
三
推动实施高质量标准引领行动,提升中国钢铁国际影响力
当前,我国钢铁国际标准化工作处于并跑阶段,持续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截至2022年底,我国牵头发布钢铁国际标准占ISO钢相关标准的比重由2011年的5.99%提升至11.70%,持续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取得了积极成效。2023-2024年,钢铁行业将推动实施高质量标准引领行动,将国际标准转化率提高到90%以上,助力钢铁行业先进的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协同“出海”,支撑领先企业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中国钢铁国际影响力。
四
制定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推动质量分级评价结果采信
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建设质量强国的基础。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是由质量门槛走向质量阶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供需两端形成品牌差异化和定制化良性循环。截至2022年底,钢铁行业开展了数十项重要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研制,在鼓励优质优价、以高品质获取高回报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2023-2024年,钢铁行业将继续推动质量分级及“领跑者”专项标准的研制工作,如《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结构用无缝钢管》、《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桥梁钢盘条》等项目,让标准成为高质量的硬约束,以更高要求的标准引领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
鼓励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创建,提升钢铁企业标准化水平
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标准创新型企业则是以科技创新和标准化互动融合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标准化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支撑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并对行业形成引领。钢铁行业将依据《工作方案》和《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试行)》的部署与要求,积极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并与相关制度做好衔接,共同形成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合力,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广应用。
未来,钢铁标准化工作将继续发力,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工作方案》中有关标准化工作的要求,以标准化为重要抓手推动钢铁行业行稳致远。
1 | |
2 | |
3 |
● 内容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院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合作,电话 1881050685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