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5-10-28A12      时间:2025-10-28 00:00:00


一、欧盟经济展望

2025年,欧盟经济在挑战中保持谨慎乐观。虽受贸易局势紧张与美国关税调整冲击,GDP仍预计增长1.1%;通胀逐步回落,2025年降至2.3%,2026年进一步降至1.9%,略低于欧洲中央银行2%的目标,有利于恢复消费者购买力,支撑汽车消费。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26年失业率预计降至5.7%的历史低点。稳定就业既提升消费者购车意愿,也缓解车企“用工荒”,但薪资上涨推高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

对汽车行业而言,通胀回落与就业稳定有望释放消费潜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或提振绿色出行需求;但贸易不确定性、美国关税变动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仍给车企出口与技术升级带来压力。

二、乘用车市场

新车注册量:亚洲引领增长,欧洲需求疲软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车注册量达3740万辆,同比增长5%,区域表现差异显著。

欧洲市场前景依然低迷,新车总注册量下降2.4%。欧盟注册量下降1.9%,但土耳其( 5.4%)、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 4.5%)和英国( 3.5%)展现出了韧性。然而,俄罗斯在去年强劲增长之后,出现23.7%的大幅收缩。在消费者信心疲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推动下,主要市场复苏缓慢,更严格的排放目标也继续阻碍着欧洲各市场的增长。

亚洲以8.8%的增幅引领全球增长,贡献近半数新增量。中国是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增幅达12%,注册量达1100万辆,报废激励措施、新能源汽车购买税收优惠以及不断改善的经济前景为增长提供了支撑。日本在2024年全年交付中断后也强势反弹,增幅高达10.7%,注册量接近200万辆;韩国增长5%,这得益于政府经济刺激与美韩关税谈判重启;印度保持稳定,政治与政策稳定奠定增长基础。

北美注册量增长2.5%,其中美国增长2.1%,呈温和复苏,但市场担忧下半年政策变动或抑制需求。南美洲注册量超150万辆( 12.7%),巴西( 3.3%)、阿根廷( 86.4%)、智利( 16.1%)成增长主力,低失业率与稳定的经济支撑需求,虽货币贬值推高汽车价格,但进口仍强劲。中东和非洲增9.5%,超200万辆。

产量:亚洲主导增长,欧盟内部分化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长3.5%,达到3770万辆。亚洲贡献60.1%产量,其中中国产量近1300万辆、增12.3%,得益于旧换新补贴、贷款放宽、需求复苏与出口增长,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成重要支撑;印度增5.1%,基于新车型推出、利率下降与折扣;日本( 5.6%)则通过承担美国关税来优先保障出口量。韩国(-1.2%)、泰国(-1.2%)则因国内需求疲软和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而表现滞后。

欧洲产量下降2.6%,至740万辆,这主要是受欧盟产量下降2.8%的影响。订单积压恢复正常后,行业信心减弱以及美国的汽车关税对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更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以及主要市场复苏缓慢,也制约了生产。尽管为期三年的排放合规平均机制引入、电池价格下降以及新车型推出带来了一定缓解,但消费者偏好仍阻碍了市场增长。

2025年上半年,北美汽车产量也下降了4.6%,至570万辆,仅美国的产量就下降了6.1%。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高价格、库存调整以及信贷环境收紧。此外,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即将到期也抑制了产量。

南美洲市场增长6.3%,销量突破100万辆,其中巴西以5.7%的增幅领先;阿根廷销量反弹带来的强劲出口也为增长增添了动力。

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产量下降3.5%,至89万台,原因是伊朗的产量下降6.5%,这是由于近期地区紧张局势导致国内需求减弱和能源供应中断。而摩洛哥在投资增加和出口能力扩大的支撑下,实现了1.3%的小幅增长。

欧盟内部生产呈分化态势。尽管面临严峻的环境,作为欧盟目前最大的生产国(占欧盟总产量的35.2%),德国成功将产量提升4.4%,超过210万辆,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法国的产量强劲增长,增幅达11.2%,而斯洛伐克的增幅为8.5%。尽管各成员国的表现各异,但欧盟的生产格局仍较为集中,德国、西班牙和捷克三国的乘用车产量合计占欧盟总量的63%。

欧盟制造的汽车在第三国的销量占比始终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这凸显了该行业强大的国际化导向以及单一市场之外的稳定需求。尽管近几个月全球环境充满挑战且贸易“逆风”不断,但这一比例仍从2024年上半年的33.6%进一步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8%,表明了该行业的强劲韧性。

英国仍是欧盟制造汽车的最大第三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销量为65.1万辆,紧随其后的是美国(38.1万辆)和土耳其(23.8万辆)。欧盟制造的汽车在华销量继续呈下降趋势,降至11.6万辆。尽管来自中国汽车生产商的国内竞争日益加剧,但该市场仍是欧盟制造商的重要出口渠道。

贸易:中国进口占比升,欧盟出口分化

2025年上半年,欧盟汽车贸易呈现“进口增长、出口分化”状态。

进口端,中国为主要来源,占进口总值的17.6%,进口额增长3.7%,达62亿欧元;日本和英国市场份额分别为15.3%和14.6%,进口额分别降12.2%、5.4%;相比之下,土耳其的增长最为强劲,来自该国的进口额飙升27.6%,达51亿欧元,使其成为第四大供应国;韩国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11.5%),占欧盟进口市场的12.7%。

从数量上看,从中国的进口量大幅增长36.2%,达到46.5万辆,占欧盟从第三国进口汽车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此外,土耳其的进口量增长强劲( 17.9%),巩固了其作为第二大供应国的地位。韩国紧随其后,增长10.1%。相比之下,日本的进口量显著下降19.2%,而从摩洛哥的进口量也有所下滑(-7.1%)。

出口端,欧盟生产的汽车在主要目的地的出口额出现了显著变化。对美国的出口下降13.6%,至173亿欧元;对英国的出口增长8.1%,至185亿欧元。土耳其实现强劲反弹,出口额激增34.5%,达到78亿欧元,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相比之下,由于来自中国本土制造商的竞争加剧以及市场需求转向新能源车型,对中国的出口暴跌42.2%,至51亿欧元;对瑞士的出口则小幅下降1.8%,至36亿欧元。尽管存在这些差异,美国和英国合计仍占欧盟出口总额的45%以上,凸显其持续重要性。

从数量上看,英国仍是最大目的地,为65.6万辆,虽小幅下降2.3%,但仍占总量的28.6%。土耳其大幅增长15.9%,达到35.4万辆,而对美国的出口下降8.9%,至35.1万辆。

三、商用车市场

新车注册量:北美领先,欧盟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全球商用车注册量区域分化显著。北美巩固了其作为最大货车市场的地位,销量增长10%,超过210万辆,占据全球销量的30.5%。大中华区紧随其后,销量增长4.2%,达160万辆,份额为23.5%。相比之下,欧洲销量大幅下降12%,至110万辆,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8.8%降至16.1%。南美洲增长最快,达11.7%,销量超过58万辆,份额为8.4%。日韩合计增长4.3%,接近40万辆,而中东和非洲下降1.5%。南亚微降0.6%,但仍占据全球市场10.7%的份额,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2025年上半年,受严峻经济环境影响,欧洲商用车市场面临挑战。注册量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市场正朝着长期趋势回归常态,也体现了该行业在推动车型更新以及向零排放动力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持续障碍。

欧盟新注册货车数量下降13.2%,德国降幅最大达14.7%,其次是法国(-12%)和意大利(-11.7%)。而西班牙的登记量有所增加,上升11.2%。

欧盟新注册卡车量也下降了15.4%,总计15.5万辆。这一下降主要是由重型卡车注册量下降14.5%以及中型卡车注册量下降20%推动的。所有主要市场均出现下滑,德国(-27.5%)、法国(-18.8%)、西班牙(-13.6%)和意大利(-13.3%)的降幅均达到两位数。尽管速度有所放缓,但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欧盟新巴士注册量需求下降,总计1.8万辆。在主要市场中,意大利降幅显著(-24.5%),其次是西班牙(-10.7%)、法国(-8%)和德国(-3.2%)。

就按动力来源分类的注册量而言,2025年上半年,柴油车仍是欧盟新购货车用户的首选。不过,柴油车注册量下降了15.6%,市场份额降至82%(低于2024年上半年的84.3%)。汽油车型注册量下降29.8%,占比4.9%。可充电货车目前的市场份额为9.5%,高于去年同期的5.8%。混合动力货车注册量增长7.1%,但市场份额仅为2.6%。

2025年上半年,柴油车在卡车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在欧盟新注册车辆中占93.6%。可充电(中型和重型)卡车目前的市场份额为3.6%,高于去年的2.1%。

欧盟电动公交车的注册量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16.4%上升至21.6%。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的注册量出现35.5%的两位数降幅,占6.9%的市场份额。柴油公交车的注册量下降6.7%,目前的市场份额为64.7%,低于去年同期的66.2%。

产量:亚洲增长,欧美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货车产量增长1%。欧洲产量下降6.8%,主要原因是欧盟地区下降9.4%,英国大幅下降48.3%。北美产量下降2.7%,其中美国下降3.1%。南美产量增长13.8%,主要得益于巴西18.3%的强劲增长。亚洲方面,总产量增长5.5%,得益于中国( 9.1%)和日本( 13.3%)的增长,而泰国下降3.6%,印度下降3.4%。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7.9%,其中南非货车产量增长4.5%。

2025年全球卡车产量预计小幅下降0.9%至294.3万辆。欧洲预计增2.9%,其中欧盟反弹5.7%,但俄罗斯(-3.9%)和土耳其(-5.3%)下滑,英国预计增长11.4%;北美预计下降16.4%,美国下降11.3%;南美持平,巴西(-1.6%)与阿根廷( 20%)相互抵消;亚洲产量占57.8%,预计增3.3%,中国( 5.3%)、印度( 2.1%)带动,日(-1.6%)、印尼(-2.9%)下滑;中东非预计增7.6%。

全球公交车产量预计增3.8%至38万辆。欧洲预计降3.9%,虽欧盟( 6.2%)、土耳其( 8%)实现增长,但被俄罗斯(-30.3%)及其他欧洲国家下滑抵消;北美下降4.7%;南美增长3.1%;亚洲预计增7.5%,占全球产量的64%以上;印度( 23.2%)和日本( 27.4%)强劲增长,中国则下降2.8%;中东和非洲地区预计增长11.4%。

贸易:货车顺差减少,公交车逆差扩大

2025年上半年,欧盟新货车贸易出现下滑,进口额降9.3%,出口额降21.2%,贸易顺差大幅减少49.8%。

新公交车贸易则显著增长,进口额增长21.6%,出口额激增35.4%,但贸易逆差超12亿欧元且持续扩大。虽出口增长显示欧盟公交车国际竞争力提升,但进口增长更快,加剧了贸易逆差的扩大。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