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钢铁报国·ASE改革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5-08-19F01      时间:2025-08-19 00:00:00

七十载钢铁报国路,矢志铸就大国筋骨。今年正值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ASE”)成立70周年,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冶金设计院、“新中国冶金设计队伍的摇篮”,ASE始终将自身命运熔铸于国家钢铁工业发展的洪流。

近日《世界金属导报》记者专访了ASE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占立,回溯七十载报国初心,解读混改标杆的破浪密码,展望钢铁工业绿色智能转型的发展路径。我们与读者一起回顾ASE与大国重器共生共荣的奋斗历程,讲述新时代“钢铁报国”的共同心愿。

一、钢铁宣言:中国式现代化的鞍钢思考

202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鞍钢集团本钢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冯占立董事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推动鞍钢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鞍钢实践的政治考量和战略擘画,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鞍钢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信任重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钢铁产业和鞍钢振兴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ASE作为鞍钢工艺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的核心支撑力量,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必须将感恩之心、爱戴之情转化为维护之志、奋进之力、发展之举。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鞍钢集团聚焦“一条主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五个提升”、实施“七大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鞍钢集团和钢铁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展现新作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力:

第一,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和不断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钢铁产业和鞍钢集团延长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鞍钢的工艺技术革命性突破,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和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第二,以混改机制释放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优势,在资源化方向,以绿色、低碳颠覆性冶金技术-竖冷窑、氢冶金等创新突破为基础,整合内外资源,适度多元、跨界发展;在国际化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借船出海,深耕沿线国家市场,打造新利润增长点,为鞍钢集团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二、历史使命:大国钢铁的“设计摇篮”与时代担当

1948年,鞍钢回到人民怀抱。党中央在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时即着手恢复建设鞍钢,从全国抽调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迅速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伴随鞍钢建设,鞍钢基建处(ASE前身)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冶金设计院,被誉为“中国冶金设计队伍的摇篮”。

冯占立董事长介绍,70年来,ASE始终与国家钢铁战略同频共振。从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批示的鞍钢三大工程起步,到60年代支援大小三线建设,承担地方工程设计如重钢五厂等;从70-80年代完成大型高炉和转炉改造(如2580m3高炉)及连铸设计;到90年代开展重点工程技改,包括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直至21世纪推进扩建和新型项目设计(如镀锌线)、EPC方式承接济钢、鲅鱼圈等工程。70年如一日,ASE持续改建、扩建、新建完成鞍山东区1300万吨钢铁基地与西区500万吨精品板材基地建设,形成鞍山本部1800万吨生产能力;成功打造了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国内首家新型高端绿色沿海钢铁联合企业——鲅鱼圈650万吨钢铁产业基地;高水平建成朝阳200万吨钢铁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刘玠曾指出:“鞍钢的振兴首先从设计院开始。”ASE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支撑鞍钢成长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二的“钢铁航母”,铸就大国重器的“钢筋铁骨”。

三、混改破局:从“企业院”到“市场院”的基因重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经鞍钢集团党委推荐,2018年,ASE入选国资委“双百”试点,2019年入选发改委“混改”试点,在重点领域实现了率先突破,连续两次获评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授予的“双百标杆”称号。面对改革重任,ASE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混改方案。冯占立董事长详细介绍了几点关键经验:

(一)战略重构与改革顶层设计相融合

采用股权多元架构:鞍钢系46%、建龙集团34%、中冶赛迪10%、员工持股10%,实现“央企控股 民企机制 骨干绑定”。引资引智并举:引入建龙、中冶赛迪4.4亿元资金及技术资源,构建“资本 技术”双轮驱动。强调治理优化:厘清“四会一层”权责边界,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组织重构与产业孵化相融合

在机关“做减法”,压缩部门,缩减管理层级与人员。在基层“做加法”,实施工艺设备专业深度融合,培育高端镀锌、大气治理、水务科技、智能储运等细分领域冠军;能源动力裂变为节能环保市场主体;整合工艺、电气资源布局数字产业。

(三)人才重构与激发人的活力动力相融合

以开放的视野和市场化的规则,选聘拥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按照任期重签劳动合同,完不成底线指标退职退企。以稳定队伍和长效激励为目标,锁定混改员工、核心骨干。员工竞争上岗,完成市场化身份转换。核心骨干自愿拿出真金白银购买股权,与企业共建共享。以“能力评价 价值创造”为核心,全新构建“以人才为本,以贡献者为本”的知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薪酬固浮比从40:60调至20:80,向一线、贡献者倾斜,市场化引进人才,实现质量、数量双攀升。

(四)文化重构与打造红色竞争力相融合

融合“鞍钢宪法”精神,开展“加速思维变革”大讨论,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形成“长期艰苦奋斗、长期埋头实干”的共识文化。

(五)生态重构与合作共赢相融合

以生长型思维重塑新生态,始终牢记“鞍钢基因、鞍钢血脉”,构筑“共创、共赢、共享”的生态圈。重塑服务钢铁主体新标准,与非钢产业相关单位构建市场共享、资源协同新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ASE实现了资本增值、发展增值和人才增值。2021年,即实施混改后第一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0.1亿元,利润达到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6%;外部市场合同额同比增长7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1万元/人。2022-2024年,ASE销售收入稳居40亿元台阶,行业排名升至第60位。

四、知创文化:“四种力量”锻造红色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

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指出,ASE要坚持“党建为魂、安全为基、产品为本、活力为先”的发展方向,把机制搞活,实现高质量发展。

冯占立董事长特别提到,ASE在实践中提炼出了“知创文化”,借助搬迁新园区对“知者创物”理念的全新理解,进一步提炼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了以构铸“四种力量”为内核的ASE“知创文化”,即:

(一)坚持党建为魂,锻造政治领航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统领改革全局,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坚持安全为基,锻造风险防控力。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构建“大合规”体系,严控安全、资金、法律风险,确保稳健经营。

(三)坚持产品为本,锻造核心竞争力。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鲅鱼圈中厚板、本部提质增效等项目部,形成“行业专家 鞍钢专家 企业团队”模式,做鞍钢技术参谋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技术装置化、创新生态化,培育绿色冶金、数字孪生等新赛道。

(四)坚持活力为先,锻造价值创造力。持续深化“三能机制”,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将企业员工的钢铁强国梦想与情怀转化为建设一流创新领先企业、一流幸福美好企业、一流社会责任企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未来图景:“331战略”锚定世界一流

谈及未来发展,冯占立董事长表示,未来五年是ASE变革跨越的关键期。面对当前行业承压发展新势态以及内外部环境政策变化,公司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鞍钢集团和鞍山钢铁两级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开创以“知名人才多、核心技术强、营业规模大、品牌价值高”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国际化科技型一流工程技术企业。

为此,ASE确立了“331”发展战略,践行“三大使命”,攻坚“三大任务”,锚定“一个愿景”。ASE将通过“两个坚持”为引领来落实以上发展战略,即:

(一)坚持专注成就专业:以设计为核心,专注打造具有价值性、差异性和独占性的专有技术,重塑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专业成就产业:以产业为导向,推动专业产品化、精品化和数字化,实施“聚变 裂变”,扩围事业部产业主体,构建全新产业版图。

冯占立董事长介绍,ASE将通过加速由企业院向市场院转变:即由立足钢铁、服务鞍钢,向钢铁为主、相关多元,鞍钢内外并重、国内国际并举转变。通过加速由工程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即业务形态由项目型、工程化,向产品型、装备化转变;创新模式由依托工程、集成创新为主,向前瞻布局、正向研发转变。通过加速由中型企业向行业头部跃升:即以扩大营业规模为突破口,集聚知名人才,增强核心技术,提升品牌价值,冲破中型企业发展瓶颈。

冯占立董事长最后总结道:“企业的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能把机会当能力,不能把保护当能力,更不能把红利当能力。作为混改企业,我们要以“央企的实力 民企的活力”打造差异化优势,锚定“知名人才多、核心技术强、营业规模大、品牌价值高”高质量发展四大标志,学习借鉴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企业院自身成长的发展规律,通过新的战略路径选择,走专业化、产业化和相关多元化的道路,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坚持长期埋头实干,一切以长期为重,ASE的明天将是崭新的明天。”

六、结语:钢铁脊梁的时代启示

七十载风雨,ASE从“冶金设计摇篮”蜕变为“混改标杆”,其路径揭示了中国钢铁工业转型的内在逻辑:改革是矛——混合所有制打破体制桎梏,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与价值;创新是盾——绿色智能技术构筑新质生产力护城河;文化是魂——“知创”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市场化浪潮中生生不息。站在“十五五”钢铁行业发展的新起点,ASE的探索或将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于治民 鲁洋 黄翔 尹杰)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