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永钢:追求卓越发展 不断谱写新篇章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4-01-09F01      时间:2024-01-09 00:00:00

2023年,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永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增强发展韧性,加快推进“低碳发展、高精转型”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优、转新,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公司收获了“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江苏省优秀企业”等荣誉。

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永钢“低碳发展、高精转型”重大项目包含线六、新一钢、精品线材库三个子项目,设计年产180万吨钢坯、115万吨优特钢线材,是公司推进钢铁产业转型和产品提档的重要举措。线六项目包含两条优特钢生产线,配套智能燃烧加热炉、进口高速区轧机及减定径机组、立式运输系统、线带互换打包机、5G智能立体库等先进设备,并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匹配,打造智能制造体系,主要生产合金冷镦钢、轴承钢、工模具钢、桥梁缆索钢、帘线钢等高端钢种,将于近期正式投产。新一钢项目占永钢高精转型主体设备投资额度的60%,是整个高精转型单体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从2023年正月初八开工以来,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抢工期、抓进度,紧锣密鼓施工建设。目前,转炉系统、KR脱硫、LF精炼炉、2#连铸机已经开始调试,RH精炼炉、1#连铸机基本安装结束,计划于2024年1月底投产。

80MW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工程是永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一项重点工程,于2023年5月16日顺利投产,标志着永钢发电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企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实现途径。

聚焦降本增效关键点,迸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焦精益提升,永钢特钢事业部通过开展QC质量攻关、降本增效项目,着力改善各项工艺,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在钢材粗轧环节,降低立式导辊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优化轧机导卫装置,增加焊接支架等,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线喷号机器人,加强生产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功能精度等方面管控,特钢事业部进一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和订单交付效率,产品竞争力与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我们紧盯市场需求,各部门精诚合作,持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2023年已完成12个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钢事业部经理江宏亮表示,对比上年同期,2023年四季度储能用钢、交通用钢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订单稳步提升。

普钢事业部通过内部挖潜,硕果频出。普钢事业部经理陈荣军介绍,普钢事业部一方面为新车间投产做好产品市场储备、培育工作;另一方面对现有产线辊环和导轮金加工等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直径5.5毫米盘条等产品的产能。普钢事业部还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发布了《线四车间工艺条线更换检修管理制度》 《精轧、减定径机调整工标准化作业规范及考核细则》等文件,促进精益管理。

在营销中心,电话声此起彼伏,业务人员正积极与客户沟通,联络业务需求。紧跟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营销中心坚持效益导向,聚焦公司优势产品,持续推进战略客户销售增量。

“我们时刻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续期情况,结合市场调研摸底,及时调整市场预判和销售策略,外贸出口增量明显。”营销中心副主任王晓波表示,2023年营销中心深耕欧洲、美洲等市场,抢抓订单,持续提高出口销量,2023年成品钢材出口同比增长44%。

此外,营销中心持续推进优特钢二三方认证,提升产品竞争力,进行新产品市场推广,2023年累计开发终端客户176家,将61个新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围绕发货效率提升,营销中心不断强化客户服务能力。“结合上年厂部周边配载仓库的优势,我们优化周边仓库配置,有效缓解车间产线库压库现象,提升库存周转效率。”王晓波说,通过库区优化配置和提货源头的引导,普钢车辆平均装货时间大大降低。

能源事业部围绕实现“极致能效”,部门通过加强专业协同、工序联动,建立起细致的用能设备变工况控制标准。通过调整配套能源设施,采集变工况等数据,并将其链接到数字化平台,实现对能源系统更为精准高效的管控。此外,能源事业部还开展了电炉除尘风机变工况自动调频优化、炼钢氮气使用管理优化等能源降本项目攻关,可年降本数百万元。

接下来,永钢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挖潜增效,推进精益管理、新品研发、产品结构优化,积蓄发展强动能,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过程一体化集控与优化,“智造”精彩

近年来,永钢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钢铁制造全流程一体化集控与优化,助力精益生产与运营,并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5G工厂,以及多个省市级智能工厂和示范车间,为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5G全覆盖的网络架构,BIM(建筑信息)模型、VR可视、人工智能(AI)等前沿数字技术得以工业应用。以获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张家港市首个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的项目——“特种合金棒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为例,智能生产串联起质量管控、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业务,这背后的“智慧大脑”集成了时空融合数字孪生模型、工艺及研发仿真模型、业务流程模型、数据算法模型等400余个工业模型,以及百余件专利。有了这样一个“机器人管家”,让一线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提高超12%,增创了经济效益。

如今,“无人化生产”已逐渐成为现实。在固废循环利用工厂,仅少许工作人员面对大屏,轻点鼠标,车间设备便自动运转起来,观测生产进程、了解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环保数据等,原本这些需要人工记录的内容,通过智能驱动、数据采集,不断汇聚形成海量数据库,并依托自主研发的各类系统,辅助经营决策。

智慧炼铁、智慧炼钢、智慧轧钢、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场景在永钢遍地开花。永钢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智造”之旅中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聚集“绿色、低碳、循环”持续发力,答好绿色发展“考题”

钢渣变废为宝,是永钢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2018年,永钢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375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钢渣、冶金尘泥、建筑垃圾等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全国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永钢采用钢渣3D打印技术设计、建造张家港湾景观用房、张家港船闸改造、镇村级垃圾分类房、公共厕所、课程展示馆、CEMS监测站房等,开辟钢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此外,永钢还利用钢渣筑路。2022年,永钢有约15万吨钢渣应用于环保筑路,参与了359省道(锡太段)、G1522常台高速(苏嘉杭高速北段)道路养护工作。钢渣相较于传统的玄武岩,两者在应用性能上非常接近,都具有耐磨、吸水性低、水硬性好等特点,但钢渣作为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在应用成本上大大低于玄武岩,作为替代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岩石开采,加强了环境保护。

近年来,永钢还开展了一系列护水节水工作,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勇于担当。永钢率先实施雨污分流回收系统,污水处理后梯级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9%以上。生产污水、生活污水、船舶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实现污水零排放。2005年以来,借助长江岸线资源,永钢先后建设了7个万吨级以上对外开放泊位,利用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实现年货物吞吐量超3000万吨,为产品走向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绿色物流,坚持绿色引领、科技赋能,发展“岸电”,在“治粉尘、治污水、控排放、美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荣获国家4A级物流企业、江苏省文明口岸先进单位、江苏省三星级绿色港口。

永钢自觉扛起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环保方面投入已近100亿元,打造绿色工厂,助力绿色城市建设,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硬核”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多年来,永钢紧紧围绕产品提档和产业升级,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和质量。永钢深入贯彻实施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坚持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建立起具有企业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发布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积分制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管理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永钢搭建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研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元化创新平台,在企业内部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中,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立足企业发展需要开展创新研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果不断迸发。

永钢研发的大规格切削用非调质钢、免退火冷镦钢等数十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涵盖了风电、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南沿江城际铁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舟山跨海大桥、苏州金鸡湖隧道、常泰长江大桥、浦东国际机场......在长三角地区的诸多重大工程中,“永钢制造”连通各区域,助力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

截至目前,永钢拥有授权专利超千件,其中发明专利330余件。十款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20余款产品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实物质量金杯奖,八款产品被江苏省工信厅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对核心技术及产品进行国外布局,通过PCT申请了五项国际专利,其中三件专利获得授权。

展望未来,永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聚力提质增效,打造全球一流竞争力企业,以实干担当的姿态,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民企作为!(马远 江飞)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