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张龙强:落实稳增长方案 稳定发展预期 促进钢铁行业质量效益提升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解读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时间:2025-09-22 11:19:40

通用图++院长条.png

增.png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从文件内容看,《工作方案》总体是2023年版《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2023版)的延续,将成为近两年推动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南。《工作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的工作目标,从五个方面布局十项工作举措,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措施具体,将进一步稳定行业发展预期,对钢铁行业实现“十四五”平稳收官、“十五五”稳健起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方案》着力于稳定行业发展预期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工作方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强化供需两端协同,部署调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质量、拓展消费需求、促进改造升级等具体举措,扎实推动实现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有效稳定行业发展预期。


二、《工作方案》体现了发展目标延续性

2023版实施期限为2023—2024年,提出了行业稳增长的分年度目标。从结果看,投资强度、研发投入、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方面均已如期达成;受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困难挑战叠加等因素影响,在供需保持动态平衡、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等方面,行业发展弱于预期,这也成为新版政策关注和下一步发力的重点。

《工作方案》围绕增加值、经济效益、供需关系、产业结构等提出了目标,指明行业企业努力方向。一是增加值延续2023版增长4%的目标水平,体现了国家推动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预期和决心;二是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这两项目标对企业而言“体感”最为明显,也是时下重点、难点,定性的目标导向也更加严谨、务实;三是产业结构以及供给能力、绿色化、数字化方面的目标,体现了政策对当前和长远的统筹考虑。


三、聚焦控总量、优供给、拓需求,平衡供需关系,促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

(一)抓细产能产量调控。《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一是严禁新增产能。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实施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强化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能评等政策协同。二是优化存量产能。推进落实《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是优化存量产能的基础性工作,但不同于规范条件文件所提出的“按照企业自愿原则申请”,《工作方案》提出要“全面开展”分类评价,实施三级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三是实施产量压减控总量。产量调控将与规范企业分级管理相协同,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二)抓实全产业链产品供需关系。《工作方案》提出,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稳定原燃料供给、挖掘钢材应用需求。一是高端产品供给。推动形成三个层级研发模式,包括钢铁企业联合上下游单位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新材料重点平台开展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加速成果产业化。二是大宗产品质量。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和绿色低碳产品应用。对钢筋等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统筹考虑产品数字护照、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避免重复投资。三是上游原燃料稳定供给和下游消费需求拓展。着力于上下游的协同与合作,强化国内资源基础保障能力,激发钢结构消费潜力,促进全产业链稳定。

(三)抓严产品出口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促进国际化发展。今年1—8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749万吨,同比增长10%。对于钢铁产品出口的有效管理,本质上是厘清国内外钢铁市场的供需关系。低技术含量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虽短期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同时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升级、扰乱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节奏等负面影响。支持高技术含量产品、绿色低碳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既有利于满足国际市场对于高端钢材、绿色产品的需求,又有助于我国钢铁产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体系,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推动国内外产品标准、碳足迹核算体系互相认可;引导国内钢材与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


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改造。贯彻落实《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创新动能。一方面,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加快限制类装备升级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据测算,截至2023年底,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中,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数量和100吨以下转炉数量的占比约为26%、27%,但部分地区明显高于上述平均值。另一方面,加快以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促转型,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推进低碳冶金及绿电、绿氢、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因地制宜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钢铁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


五、围绕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监测调度,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举措落地

《工作方案》统筹考虑地方及行业协会职能、财税及金融政策、运行监测与风险预警机制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为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保驾护航。一是组织上,钢铁大省要发挥带头作用,行业协会将在组织企业严格落实国家产能产量调控政策、引导企业逐步建立自律机制、发现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政策上,利用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反向开票”等精准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在金融政策方面,强调了市场化、法治化、有扶有控原则,对钢铁企业的金融服务也将更加精准化。三是运行监测上,通过常态化运行监测、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等手段,强化监测调度,保障行业平稳运行。


六、四大系统性工作建议

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控总量、优供给、扩需求、促转型,将成为近两年钢铁行业发展的主基调。钢铁行业企业要加快推进《工作方案》中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建议高度重视并做好以下四大系统性工作。

一是积极创建引领型规范企业。《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从“六化”角度为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规范企业分级结果将作为粗钢产量调控分解的重要参考,也将与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协同。钢铁企业应主动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加快推进引领型规范企业建设。

二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关系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对标准化工作作出多项具体部署,钢铁企业应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引领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和智能工厂诊断评估、规划与实施,大幅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稳质量、更优性能的产品和极致可控的成本。搭建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系统,建立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协同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四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积极推进极致能效工作,推动减污节能降碳协同增效。在碳市场方面,对于钢铁行业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扎实推进在碳计量、碳标准、碳体系、碳平台、碳标识以及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等方面工作,夯实企业“碳基建”。


更多老铁还关注

1

邀您参加|2025年第二期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班暨世界标准日“伙伴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活动

2

最高补助80%!三部门实施202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

3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 内容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院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合作,电话 18810506859(微信同号)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