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新华网|张龙强:内蒙古凭四大优势成金属材料产业转移“热土”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时间:2025-06-16 17:00:18

通用图++院长条.png

强.jpg

在日前闭幕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强2.png







新华网:

当前钢铁产业整体形势如何?面临哪些机遇?



张龙强:当前钢铁产业整体形势:一是经济发展、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低碳形势、智能发展、全球降息等国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二是钢材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短期内品种分化将持续,长期将回落,能源用钢需求继续增长;三是出口形势面临考验。

中国钢铁供应充盈,但需求持续减量,供需矛盾持续累积,减量瘦身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从机遇来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为行业提供稳定市场需求,新政策带来需求新机遇,在“双碳”、数字化发展背景下,行业迎来绿色智能发展新机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新华网:

对于“十五五”期间钢铁产业发展,您有怎样的展望?



张龙强:“十五五”期间,钢铁产业预计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冶炼产能,推进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分级分类管理,推动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碳交易机制落地。同时,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引入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会更加注重拓展高端应用领域,提升高端钢材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新华网:

通过“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您认为内蒙古在承接金属材料产业转移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张龙强:一是支持政策叠加,内蒙古是我国唯一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省份。二是区位优势显著,地域广袤,地跨“三北”、内联八省,外接俄蒙,南邻京津冀经济圈,东靠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产业转移合作的优选之地。三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煤炭、稀土、铅、锌、银20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全国第一、风能资源全国第一、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二。四是“绿电”优势明显,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年可发绿电约2300亿千瓦时,能为产业提供绿色能源支撑。此外,土地资源丰富,建设用地指标能满足开发建设需求。

政策叠加为产业转移提供政策保障和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政策风险。区位优势便于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能更好对接国内外市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为金属材料产业提供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材料,保障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绿电”优势使企业能够生产低碳、零碳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丰富的土地资源能满足企业大规模建设厂房、布局生产线等需求。这些优势将助力金属材料产业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



新华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作为“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的承办单位,在产业转移上有哪些优势?



张龙强:在产业转移中,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能提供多方面服务。在保障政府服务方面,承担国家部委相关产业政策、重大课题的基础研究工作,全面参与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谋划设计;在深化行业研究方面,开展调研和全面分析,发现和解决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强化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凝聚内外专家力量,发挥传统优势,把握新生机遇,打造信息情报、标准化、综合咨询和媒体传播的国家队;在加强企业服务方面,高密度开展调研交流,宣贯政策与标准,传递信息与需求,研提方案与建议,为企业提供有价值服务。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如超过1600万篇中外科技文献、数值型数据超1300万条等,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并获得众多省部级以上奖励,具备深厚的科研实力和专业人才队伍,通过提供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协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帮助企业快速适应新地区的标准要求,实现产业转移并在新地区发展壮大等。


更多老铁还关注

1

河北广播电视台 | 张龙强:河北省钢铁供应链平台推动钢铁从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2

【CMISI钢铁市场周报】淡季影响深入 钢价延续弱势

3

邀您参会 | 2025(第二届)钢铁绿色创新发展大会

● 内容来源:新华网

●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院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合作,电话 18810506859(微信同号)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