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2024年全球新造船市场评述与展望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4-02-20A12      时间:2024-02-20 00:00:00


2024年是完工高价船全面交付的一年,船舶工业迎来继2023年效益改善后全面提升的一年。全球对船舶工业未来普遍的看法是,船舶工业发展正面临市场基本面稳定而不确定性增多、创新应用加快而转换成本增加、融通联动深入而协议规则标准缺失等许多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因素。对于中国船舶工业而言,更重要的任务是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1 新造船市场由“爆发”向“稳定”过渡

全球新造船市场从2021年的“爆发接单”逐步向2022年、2023年的“稳定接单”转变。2023年,新造船市场三大指标同比增长,主力船型均衡发力,绿色技术与装备加快应用,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

1.1 市场继续保持向好势头,新船价格再创新高

1)三大指标同比增长

新接订单方面,2023年全球新接订单量4301万CGT、10691万DWT,同比分别增长0.5%、27.9%;CGT计,新接订单量基本持平,DWT计则大幅增长。完工交付方面,全球交付船舶3485万CGT、8425万DWT,同比分别增长16.2%、5.2%,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高;手持订单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全球手持船舶1.21亿CGT、2.54亿DWT,同比分别增长14.3%、17.6%。

2)新造船价格屡创新高

本轮市场复苏带动新造船价格快速回暖,并大幅走高。以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为例,2024年1月初新船价格指数攀升至180.36,同比增长10.8%,大幅超过2022年的4.9%涨幅,创2008年12月以来的船价指数最高值。新造船价格的上升一方面包含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后的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反映出市场的供需关系,也是当前新造船市场稳定向好的重要标志。

1.2 主力船型均衡发力,绿色装备快速应用

1)五大船型成交份额均衡,油船、散货表现亮眼

2023年市场船型结构,除客船外,油、散、集、气、特种船五大主力船型的市场份额相近。其中,油船增速最大,散货船份额最高,特种船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其它主力船型则出现负增长。本轮市场复苏以来,船型轮动的特点明显,这与航运市场当时的迫切需求有着密切关系,而某种船型的集中下单又会对该船型的发展周期产生微妙变化,成为一轮新周期的起点。

2)绿色船舶新下订单数量波动,节能技术应用显著增多

2023年,采用可替代燃料的船舶订单份额为34.4%(运力计)和27.1%(艘数计),较2022年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新船订单中LNG动力仍是主力,采用甲醇动力订单的份额明显提升。同时,采用的动力预留(Ready)技术新接订单大幅增长。在建船舶中有251艘船舶选择甲醇Ready,有252艘船舶选择氨Ready。此外,采用如空气润滑、风帆、热回收管理等新型节能技术的船舶明显增多,2023年约25%的新船订单使用上述一项或多项节能技术。

1.3 中国扩大领先优势,全球集中度有所下降

1)中国指标领先全球,多型产品份额位居首位

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较2022年分别增长2.9、16.8和6个百分点,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59.7%和47.3%,同样保持全球领先。同时,18种主要船型中14种船型的市场份额获得第一。

2)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

2023年,以CGT计,中韩两国新接订单份额为83.6%,较2022年下降2.6个百分点。日本份额有所增长,从2022年的7.7%上升到2023年的10.4%。从企业维度看,全球前10名造船集团接单占比为68%,较2022年75.2%下降7.2个百分点。中国造船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有7家企业进入新接订单前10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集中度下降的原因既有一线船企订单趋向饱和,又有船型变化给中小型造船企业更多机会。

2 中长期市场看需求,造船基本面稳定向好

需求预测中,把握“主变量”变化是判断中长期市场走势的基本共识。中国船协在2023年的系列分析中指出,影响新一轮市场周期变化的要素逐步由“经济发展→海运增长→造船需求”的单方面牵引向既包含直接的经济变量,又融入规则、技术、供给等多重“新变量”共同作用而转变。近两年的市场发展验证了这种变化,也预示着未来中长期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即“经济偏弱,规则增强,供给保底,带动总供需的均衡稳定”。

2.1 经济增速预期下行,海运需求不均,新造船周期向上潜力有限

1)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期偏弱

在多重挑战叠加之下,全球经济继续面临持续通胀和增长前景低迷的困境。主要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增长2.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增长2.9%,世界银行预测增长2.4%。

2)海运增量有限,细分需求不均

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牵动海运贸易量的变化,推动海运贸易量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不足。预计到2030年年均海运贸易增速与全球GDP增速相仿,增速将低于3%。近三年来,航运细分市场严重分化,集运、干散货运、液货运输、特运等领域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各自的“高光或没落”,客运在经历“寒冬”后逐步显现出积极迹象。未来,随着经济增速偏弱,海运增量有限,叠加突发事件,航运市场细分领域需求不均将成为“常态”。

2.2 减排新规落地,船队更新提速,推动周期向上的动力增强

1)IMO减排目标大幅提前,欧盟减排法规实施,船队转型压力迫切

2023年是航运温室气体减排又一个里程碑之年。国际海事组织(IMO)调整“减排目标”,到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替代燃料的应用进程加速,到2030年占比至少达到5%,并力争达到10%。欧盟立法加速航运脱碳,将航运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指令(EU ETS)》,立法《欧盟海运燃料条例(Fuel EU Maritime)》,细化《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2024年1月1日,航运业纳入EU ETS正式开始生效。欧盟先于IMO等其它组织开始尝试通过市场手段加速推动航运脱碳进程。

2)船龄结构步入更替区间,自然更新叠加减排倒逼带动新老船舶转换

从历史上看,每次船舶的集中下单和交付会开启一轮新周期。本世纪初的那轮大周期成就了历史订单的极值,交付了当前船队中近一半的船舶。从2008年大规模交付开始距今,已有16年;如果再考虑当前产能情况再加3年交船期,现有船队中大量本世纪前10年交付的船舶船龄已经接近或超过20年。这些船舶自身也要进入自然更新周期。再考虑到减排规则加速落地,无论是技术还是运营指标,这些船舶很难满足2030年阶段考核的要求。提前做好节点选择,进行船队更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航运公司重要的战略问题。

3)减排措施日渐明晰,相关利益方加速布局

面对航运减排的新形势,先锋船东、主流船厂/主机厂、能源巨头已经开始主导、提供或布局多种方案。节能环保船型、甲醇/氨/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碳捕捉等多种低碳、零碳、负碳技术逐步成熟或正在加速商业化。业界对技术路线的选择仍在探讨与思考,但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已经大幅提高,目前主要集中在后期成本上的考量。

2.3 交船速度加快,产能扩张有限,保障周期向上的趋势稳定

1)完工交付量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

2023年,全球造船业完工交付船舶同比增长16.2%,这个增幅是上一轮高峰后最大的增幅,也使得全球活跃产能利用率站上了新高度,大致测算已经达到90%。中国船协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2023年三季度的数值为878点,较去年同比增长10%,十年来首次突破800点。

2)活跃船厂数量继续萎缩,供需关系难有改变

上一轮大周期市场接单与产能扩建相同步,本轮市场复苏以来,造船新产能的扩张十分有限,甚至全球活跃船厂的数量还处于下行通道。不过,活跃船厂数量减少并不能直接反映产能总量的变化,反而现有产能因为管理组织得当、技术能力提升、产供体系稳定等因素挖掘出更大的潜力。但活跃船厂数量的减少说明优质产能的“稀缺”,也表明当前的供需关系短期很难有所改变。

3)产能决定高度,规模决定份额

新造船市场的中长期需求稳定向好,决定本轮周期长期走势的天平更多倾向了“供应端”,即产能释放的深度决定了年度市场的高度,产能的规模实力决定了年度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以来的新接订单量与产能发展来看,两者已经在趋同。从这一点上看,未来造船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领域的竞争,保持产能规模和稳定极为关键。有了产能,就有了市场,更有了份额。

3 短期市场看关键因素,信心下的风险防控

短期市场的预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稳定向好的中长期市场需求如何转化为短期市场的实质订单涉及到各种方面因素的权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突发事件频发,航运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业界从不同角度解读与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在瞬息间就发生了互换。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中国船协选择基于中长期市场需求的基本面来看短期的主线,提示风险与不确定性,坚定信心,迎接2024年的新挑战和机遇。

趋势1:油船、散货船、客船预期更好,中小型船舶机遇更多。

趋势2: 完工量稳步增加,接单量保持稳定。

趋势3:船队绿色化转型加速,制造绿色化升级加快。

趋势4:船企经营指标向好,未来有望持续改善。

2024年,随着更多高价船舶交付,船舶行业效益水平将持续得到改善。

不确定性1:对法规执行效果的观望影响市场下单节奏。

不确定性2:运费收益与造船、用船成本的平衡影响市场下单积极性。

不确定性3 :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产业稳定。

4 总结

本轮全球新造船市场周期既有与过往历史周期的相似之处,又融入一些新的突发变量,显现出新阶段的特点。2024年,中国船舶工业要巩固优势,稳中求进,既要做好市场预判与防控风险,更要着力解决好产业短板,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效益稳步提升。(曹博)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