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永钢回顾过往赋新能 展望未来启新程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3-02-14A12      时间:2023-02-14 00:00:00

时局日新,催人奋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行业充满挑战,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钢)在挑战中勇攀高峰,实现了国内国际市场统筹兼顾,产销研协同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规划项目有序推进,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永钢顺利拿到了中国工业的“奥斯卡”——“中国工业大奖”。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这些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成绩充分证明,伟大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机遇,我们也将还伟大的时代一个惊喜。2023年,永钢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再攀高峰的目标导向,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以不平凡的成绩献给不平凡的时代!

突出“质量为本”,产业实力持续提升

一直以来,永钢倡导“质量立企”的理念,在供应、生产、销售、物流各环节、各道工序,推行质量一贯制管理,自建“全流程质量管控系统”,下好全流程、全领域质量管理一盘棋,有效推进了“永钢制造”向“永钢质造”的转变。2022年,永钢将62个新钢种推进市场,开发的桥梁缆索钢丝用热轧盘条、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直条)荣获2021年“金杯优质产品”称号。钢材出口超101万吨,同比上涨54%;16个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产品远销卡塔尔,累计出口国家和地区提升至113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3个,品牌国际化道路走得愈发宽广。多年来,永钢在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合格率均达到100%,先后荣获张家港市市长质量奖、苏州市市长质量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2022年,永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加快“创新增效”,产品提档逐步加深

永钢通过建立科研和创新体系,完善各类机制体制,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等平台为创新载体,引进高层次人才,广泛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秉承“为我所用,不为所有”的理念,与行业及上下游优势资源开展联合研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马氏体低碳耐热焊丝钢SA335P91热轧盘条、贝氏体非调质钢等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在全国首家实现满足新国标要求的耐氯离子腐蚀钢筋批量生产;自主开发的P系列大型连铸圆坯应用于高端能源领域,市场占有率超70%,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认可。

2022年,成功浇铸直径1200mm连铸圆坯,实现了产品规格从直径380mm-1200mm的全覆盖。自主研发的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非调质冷镦钢热轧盘条、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三款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深化“数智引领”,企业赋能支撑有力

近年来,永钢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用数字化、智能化为产业赋能,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在生产工序上,永钢将互联网新技术与生产制造进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构建实时互联、柔性制造、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了铁前、炼铁、炼钢、连铸、轧钢、仓储物流工序全自动化,激发智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目前,已建成2个省级智能工厂和7个省级智能车间,1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工信部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两化融合水平达到3A级水平,也是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工控安全三星级防护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流程、全业务领域,为企业强劲生命力赋能助力。2022年,永钢“大数据驱动的钢铁企业销研产供财一体化项目”获工信部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以及一系列国家级相关荣誉。

致力“低碳发展”,绿色环保不断增进

多年来,永钢始终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相继投入约60亿元,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现已形成从供应链、制造链到消费链的全链条、多维度绿色低碳价值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再利用与再制造,减少新资源消耗,创造了业界公认的“绿色效益”。永钢多次荣获国家工信部、国家节能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际能源基金会等权威部门颁发的顶级奖项,例如“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等。2022年5月27日,永钢集团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碳中和科创债。本次募投项目旨在对企业富余的高炉煤气进行综合利用,设计应用国内最具领先性的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技术,将大幅提升发电能力。新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预计年温室气体减排量达到42.2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7月,永钢通过中钢协公示,成为江苏省首家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公示的钢铁企业。(江飞)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