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浦项市合作推进氢气供应基础设施建设
近期,浦项集团与浦项市政府在首尔浦项中心联合签署了“关于浦项地区供氢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协议”。目前,浦项集团正在钢铁生产工艺中使用氢气,今后该集团将增加氢气产量,主要用于附近有需求的企业、氢能源汽车和燃料电池发电。为此,浦项集团与现代汽车集团联手,决定逐步引进1500辆氢能卡车,与韩国水力核电公司(KEPCO)也签署了燃料电池发电的业务协议。
根据韩国政府“2050年碳中和”方案,2050年电动汽车/氢能电动汽车等无公害汽车的普及率将提高至97%以上,特别是以大型卡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陆运物流市场,由于行驶里程等问题,运输工具也将逐步转变为氢能电动汽车。
截至目前,商业化的氢能卡车运输总容量还比较低,目前的氢单价也不足以满足陆运物流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大型氢能卡车和商用汽车专用的加氢站。
因此,从2021年9月开始,浦项集团和Kohygen公司参与了由浦项市运作的“浦项地方加氢环保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协议会”,目标是建立专门的加氢站,便于轿车、公交车和卡车充氢;同时安装氢气管道,稳定供应浦项钢铁厂生产的氢气;在浦项市政府的支持下,构建全球供氢中心,为区域内新建的加氢站稳定供应氢气。
根据协议,浦项集团今后将建成直径200mm的大口径管道,廉价生产和大批量供应氢气,Kohygen公司将建立加氢站。与以往用高压氢储罐拖车运输的方式相比,管道输送能够降低氢气供给价格,扩大供应量,有助于推动物流产业向氢能源转变。
浦项集团作为钢铁产业园区内最大的氢需求企业,今后将积极参与浦项地区的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与Kohygen公司合作的基础上,今后将参与浦项地区氢综合园区项目,为韩国氢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与韩国水力核电公司开展钢铁厂副产氢利用
近期,浦项集团与韩国水力核电公司合作,通过利用钢铁厂副产氢,推进燃料电池发电业务。
8月中旬,浦项集团在首尔浦项中心与韩国水力核电公司签署了“钢铁厂副产氢燃料电池发电业务及促进清洁氢的业务协议”。浦项集团表示,绿氢时代到来之前,希望充分利用浦项现有的副产氢资源,为氢经济打下基础。为此,该集团与韩国水力核电公司共同在韩国建设清洁燃料电池电站,开启“碳中和”时代。双方将根据协议启动氢燃料电池发电业务的初步项目可行性评价,然后进行业务开发、金融采购、EPC等。
8月初,浦项集团与全罗南道光阳市政府签署了氢产业业务协议,计划在光阳市建设一座发电站,通过40MW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年发电量约318GWh,这相当于光阳市20%人口(约32000人)一年的用电量,与同样发电量的火力发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8万吨。
通过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等副产气体,浦项集团具备每年7000吨的氢气产能,目前该集团已将其中约3500吨副产氢气用于钢厂作业和发电,并计划逐步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进一步投资,持续扩大氢气年产能。
韩国水力核电公司在燃料电池发电领域具有开发经验和运营经验,目前在韩国多个基地设有燃料电池发电站,发电规模达150MW。通过利用浦项集团提供的副产氢气,该公司也在寻求更加稳定、经济的燃料电池发电业务。
韩国水力核电公司表示,如果燃料电池发电业务能够利用钢铁厂的副产氢气,不仅在发电效率和环保性上表现优异,单从氢气利用这一点来看,无疑是“碳中和”的实践案例。
此外,双方也将从如下方面开展氢技术和业务合作:利用清洁能源制氢和氢利用项目,促进清洁氢产业的技术开发及信息交流,海外清洁氢项目开发及实证等合作计划。
与全罗南道政府联手开展绿氢业务
为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减少雾霾,浦项集团与韩国全罗南道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着力打造氢能源产业。
根据协议内容,今后双方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建设氢能公交、氢能货车特殊充氢站及氢补给中心,运营氢燃料电池发电项目以及打造氢示范城市和特色园区,构建绿氢引进接收站,通过氢产业转型推进碳减排活动和研发项目。
此前,浦项集团正式提出了“全球主流氢能企业”的发展愿景,目标是到2050年建立500万吨绿氢的生产体系,实现氢业务年销售额30万亿韩元。为此,浦项集团还公布了发展计划,旨在将采用碳化石能源的高炉炼铁工艺逐步转变为氢还原炼铁工艺,此举得到了全罗南道政府的大力支持,助力其成为绿氢先导企业。
当真正采用氢还原炼铁工艺时,浦项集团有望成为韩国最大的氢需求企业。绿氢的稳定生产和供应将成为该集团的竞争优势。除了用于钢铁生产的氢需求外,浦项集团还致力于投资基础设施和未来氢市场,主要包括充氢站和氢补给中心,为氢能源汽车和工业、燃料电池发电提供氢气。
全罗南道知事表示,浦项集团将氢愿景作为最终目标,与大规模海上风力相结合,利用再生能源生产绿氢,构建绿氢全产业链集群,这与全罗南道地区的发展愿景一致。基于浦项集团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全罗南道地区将引领蓝氢、绿氢产业,力争成为具有世界级氢产业生态系统的绿氢基地。
与三星工程和乐天化学建立氢业务合作伙伴关系
近期,浦项集团与三星工程、乐天化学公司联合签署了关于“为开发国内外氢业务建立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浦项集团工业煤气和氢业务部表示,钢铁、化工、工程企业的合作将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基于现有的全球氢业务能力,通过跨行业合作,有望筛选出有竞争力的海外业务,并确保足够的采购力。
近年来,韩国产业界达成共识,要实现中长期“碳中和”目标,促进氢经济发展,引进海外清洁氢资源至关重要,并积极推行相关业务。2021年7月,三家企业正式加入“碳中和的绿氨组织”,并于10月在韩国氢经济成果报告大会上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在海外清洁氢引进方面,为了开发马来西亚砂拉越地区的蓝氢/绿氢业务,三家企业正在与当地州政府共同进行可行性调查。
通过签署本谅解备忘录,三家企业将在引进海外蓝氢/绿氢实现“碳中和”、国内外氢业务的开发、投资和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分享各领域的专业性和成果,发挥协同效应,引领韩国氢经济发展。
2020年,浦项集团公布了“推动氢经济的绿氢领军企业”的愿景,并制定了到2050年建立500万吨绿氢生产体系的蓝图。与此同时,浦项集团计划将氢还原炼铁技术商业化,到2050年分阶段取代现有高炉,实现“碳中和”。为了生产氢气,浦项集团自主参与了澳大利亚、中东地区的多个绿氢生产项目,还率先开发氨氢提取技术,并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
三星工程在“超越EPC的绿色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价值观下,致力于以氢和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为核心的“碳中和”业务。该公司凭借丰富的EPC执行经验和技术专长,充分利用海外网络,致力于清洁氢、清洁氨和CCUS领域的技术和项目开发。为此,该公司于今年3月获得了由三星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300亿韩元作为技术保障,6月还与全球能源科技公司贝克休斯签署了“CCUS及氢能利用”的相关业务协议。
为配合ESG经营战略及环保目标“绿色承诺2030”,乐天化学公司于7月发布了环保氢增长路线图“Every Step f or H2”(迈向氢目标的每一步),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发展的同时,将供应韩国30%的氢需求。该公司计划以现有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不断推动清洁氢的生产、利用和技术进步。
与三星物产签署绿氢业务合作协议
近期,浦项集团和三星物产公司签署了“关于绿氢项目全面合作的业务协议”,涉及液化氢相关技术开发,正式开启了绿氢业务的国内外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海外绿氢生产设施,建设储氢、运输基础设施。绿氢是无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能源,可采用液体或高压气体的形式进行储存、运输,被誉为“碳中和”的新一代能源。
三星物产将绿氢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引擎,而浦项集团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计划向氢冶金的绿色钢铁企业转型,因而在绿氢业务上与三星物产携手合作。通过此次协议,双方决定从制氢基础设施构建开始,在绿氢业务的全产业链整合两家企业的力量。基于全球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实施经验,三星物产将在中东地区扩大绿氢业务,以广泛的业务经验和能力、客户网络为基础,积极发展绿氢业务;还计划与世界级储能设施专业设计企业——英国Whessoe公司合作,开发液化氢用储罐技术。
2020年,浦项集团公布了“推动氢经济的绿氢领军企业”的愿景,从氢的生产阶段到运输、储存、利用,在全方位领域迅速抢占主导权。特别是以固有的钢铁实力为基础,利用全球首创的低温用高锰钢LNG储罐材料技术,进行储氢用材料开发。而三星物产研制的液化氢用储罐采用了浦项钢铁的高锰钢和高强不锈钢,不仅性能强大,而且经济实惠。
三星物产表示,计划与浦项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氢生产到储存再到供应,在绿氢业务全价值链上强化合作。浦项集团工业煤气和氢业务部表示,要想真正实现脱碳化的核心绿氢业务,在海内外迅速抢占战略要地,在液化氢储存和流通领域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材料和技术,这一点至关重要。双方将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
与韩国造船海洋合作开发液化氢储罐
近期,浦项集团在韩国造船海洋未来技术研究院,与韩国造船海洋公司、韩国船舶与海工装备研究所(KRISO)、韩国Hyl ium工业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船舶用液化氢燃料罐的业务协议”。
四家企业计划在试制小型船用液化氢燃料罐的基础上,经过测试后,再开发大型船用液化氢燃料罐。其中,韩国造船海洋公司(现代重工集团旗下负责造船业务的二级子公司)将结合天然气动力船的研制、建造经验,加快推进液化氢燃料罐的设计和船级社认证。罐体设计将采用双重结构,通过提高真空、隔热性能,将氢的自然气化降至最低。
浦项集团将负责开发低温用不锈钢材料,主要用于液化氢的储存和运输,优先开发船用和储罐用不锈钢材料。今年4月,浦项集团曾与大宇造船海洋在液化氢高锰钢储罐的合作开发上做出过积极的探讨。今后,浦项集团将根据客户要求,全面提升不锈钢和高锰钢等低温用钢材的研发实力。
Hyl ium工业公司将借鉴氢气液化和陆上液化氢储罐的制作经验,负责船用储罐的制作。另外,该公司还是大洋金属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大洋金属公司作为不锈钢冷轧板专业加工企业,也有望间接参与此次项目。
韩国船舶与海工装备研究所将为液化氢储罐的安全性研究及燃料供应技术开发提供必要支持。(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