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在7月14日正式公布碳边境关税政策提案,提议对钢铁、铝、水泥、基础有机化学品、化肥和电力的进口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避免碳泄漏风险,此举将作为欧盟“Fit f or 55”能源和气候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欧盟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5%。
欧盟委员会称,欧盟计划在截至2025年底的过渡阶段引入该机制,并在 2026年完全生效。CBAM的逐步引入将相应减少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分配的免费配额,碳边境税最终将基于实际或直接排放量。
欧盟委员会在提案中也表示,CBAM不适用于废钢、铁合金和部分在生产过程排放量甚微的肥料等产品。
购买证书
从2026年起,钢铁、铝、水泥和电力的进口商将被要求购买与货物数量和嵌入式排放量相对应的证书。
欧盟进口商将被纳入政府层面的CBAM登记系统,并在系统中购买CBAM证书。证书价格将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配额在购买前一周的平均拍卖价格计算,以欧元/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计价。需要购买的CBAM证书数量将及时进行调整,以反映免费分配给欧洲生产商基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数量。
欧盟委员会在其监管提案文件中表示,CBAM应基于一个声明式系统,且一个授权申报人可代表一个以上的进口商,每年提交一份进口到欧盟关税区的货物嵌入式排放量声明,并提交与声明的嵌入式排放量相应的CBAM证书。同时,允许授权申报人根据其已经在其他司法管辖区排放所支付的碳价格减少需要提交的CBAM证书数量。
欧盟表示,电力进口应包括在该法规的范围内,因为该部门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直接排放
嵌入式排放是指在生产商品和相关材料投入的过程中释放的直接排放。每种商品的相关投入材料将在实施法案中作出具体规定。
据行业人士分析,在过渡期结束后,举例来讲,铝的直接碳强度为每吨铝1.5吨二氧化碳,如果进口10000吨铝,则进口商可能需要购买15000份CBAM证书。
根据欧盟委员会提案,在2023-2026年的过渡期内,进口商无需进行任何财务调整,过渡期仅旨在收集数据并提高进口商的意识。
从2023年1月1日起,上述货物的所有进口商都将被要求每季度提交一份 CBAM报告。该报告将包括商品总量及其原产国、总嵌入式排放量、总嵌入式间接排放量以及在原产国支付的任何碳价格。
根据该提案,未能遵守CBAM报告中正确声明的进口商将面临处罚。
行业反应
市场人士对CBAM的范围仅适用于直接排放而不包括间接排放表示惊讶。
与铝相关的大部分碳排放是向冶炼厂供电所释放的间接排放,且通常是使用火电。根据该提案,以煤为动力的冶炼厂将支付与水电相同的CBAM成本。
不过,该提案也作出以下声明:“未来CBAM的范围可能会扩大到涵盖间接排放。”
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欧盟碳边境关税的实施预计将对中国出口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碳边境关税的开征将成为欧盟另一个对钢铁业开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也将会使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欧盟受到更多制约。实施后中国钢材产品出口成本将进一步增加、竞争优势削弱,并将缩减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给出口企业造成压力。
不过,此次提案指出,非欧盟生产商若可证明其在第三国已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支付了费用,那么他们的欧盟进口商就无需支付关税。因此,建议尽快将碳边境关税覆盖的钢铁、水泥等行业纳入到我国碳市场中,并通过收紧碳市场排放上限、逐步减少免费配额比例,以及引入配额拍卖等措施提高全国碳市场下的碳价格水平,以减轻欧盟CBAM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