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强化废钢铁标准引领 促进行业高质量运行——访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卢春生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0-04-21A12      时间:2020-07-15 14:15:44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在4月7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化工作是实现废钢铁产业化、产品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加强废钢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为此,世界金属导报近日就废钢铁标准化相关问题,专访了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卢春生。

记者:首先请卢秘书长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废钢铁标准体系的情况。

卢春生:2019年我国废钢铁资源达到2.4亿吨,废钢铁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的废钢铁标准体系已经建立。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五大类标准,分别为基础、产品、方法、设备及环保类标准。其中,基础标准包括取样、制样等标准;产品标准包括废钢铁、废不锈钢等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包括物理检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标准;设备标准包括机械加工设备标准;环保标准包括环境保护控制标准。

主要的标准包括GB/T 4223-2017《废钢铁》、YB/ T 4717-2018《废不锈钢回收利用技术条件》、YB/T 4737-2019《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等。

记者:我国废钢铁标准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尤其废钢铁分类的发展过程。

卢春生:我国的废钢铁标准从1964年就开始建立,当时冶金工业部发布了YB 518-1964《回炉碳素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YB 519-1964《回炉废铁分类及技术条件》、YB 520-1964《回炉合金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等三项行业标准。其中,YB 518-1964中,将碳素废钢分为重型、中型、小型、轻型、渣钢、钢屑等六类;YB 519-1964中,废铁分为一般废铁、铁轧辊、次废铁、生铁切削和合金铁等品种;YB 520-1964中,合金废钢分为滚珠轴承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低合金高强度钢、耐热高电阻钢、高速工具钢等。

1984年,上述三项行业标准调整为国家标准,GB 4223-1984《回炉碳素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GB 4224-1984《回炉废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 4225-1984《回炉合金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标准内容也做了较大调整,以GB 4224-1984为例,将废铁分为一类废铁(灰口)、二类废铁(白口)、三类废铁(含Ni、Mo、Cu等)、四类废铁(铁屑)、五类废铁(高硫、高磷)等五类。

到1996年,随着国内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贸易需求,并与国际接轨,将原来的三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名称为GB/T 4223-1996《 废钢铁》,标准内容方面,废钢按用途分为熔炼用废钢、再生用废钢和一般用途废钢,即增添了再生用废钢和一般用途废钢。

2004年,GB/T 4223-1996《废钢铁》修订为强制性标准GB 4223-2004,并对废钢铁验收中出现的污染物、放射性等相关方面的标准进行了引用,加化了检验标准。

2017年,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原标准修订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4223-2017,标准内容方面,废钢分类由5类调整为8类,同时增加了打包件的检验方法、破碎料堆比重的检验方法等内容。

记者:现行的YB/T 4737-2019《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与GB/T 4223-2017《废钢铁》是什么关系?

卢春生:由于废钢的种类过于繁杂,为了更加细化废钢的分类,指导行业规范发展,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联合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等单位,共同研制了YB/T 4737-2019《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工信部行业标 准。YB/T 4737-2019中,废钢铁分为废铁和废钢两大类,其中废钢按其化学成分分为非合金废钢、低合金废钢和合金废钢。并按来源、尺寸等进行分类,按化学成分、洁净度、堆密度等进行分级。来源方面分为折旧废钢、加工废钢和自产废钢,而折旧废钢和加工废钢按尺寸和加工方式等分为重型废钢、中型废钢、小型废钢、轻薄料废钢等。加工方式涉及分拣、切割、打包、破碎、落锤等。在化学成分分级方面,考虑的残余元素包括硫、磷、铜、砷等。

该行业标准在GB/T 4223-2017《废钢铁》国家标准框架范围及要求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废钢的具体型号和代码划分,标准更加具体和灵活,废钢价值属性可操做性更强。该行业标准将废钢以代码的形式分为约300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废钢种类,能代表当前废钢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该行业标准与GB/T 4223-2017《废钢铁》国家标准形成协同配套、互相补充的废钢铁产品标准体系,为废钢铁行业发展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记者:国外有哪些主要的废钢铁标准?在分类方面有何特点?

卢春生:国外主要的废钢铁标准有ISRI FS-2013《钢铁废料》美国废弃物循环利用协会标准、EU-27《废钢铁技术规范》欧洲黑色金属回收与应用联合会标准、GOST 2787-1986《再生黑色金属技术条件》俄罗斯标准、JIS G 2401-1979《废钢铁分类》日本标准、KS D 2101-2011《废钢铁分级》韩国标准等。

ISRI FS-2013 中按尺寸和重量分30类,并从用途和产品来源方面进行分类;EU-27按来源和性质分折旧废钢、无涂层洁净废钢、破碎料、钢屑、高残留废钢、焚烧后废钢等6大类,并按尺寸、性质、洁净度分11种;GOST 2787-1986中,按尺寸和重量分16类,同时按钢种和化学成分分成67个钢种组495个钢牌号;JIS G 2401-1979 中按质量分碳素废钢、低铜碳素废钢、低磷低硫低铜碳素废钢、合金废钢、一般用废钢等5类,同时考虑形状、尺寸分为甲、乙、丙、丁4大类。

记者:我国的废钢铁标准与之相比有何特点?

卢春生: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废钢铁行业建立了符合市场发展的废钢铁标准体系。与国外典型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废钢铁标准相比,中国废钢铁标准的结构与欧洲标准的结构框架更为接近,但废钢的分类和品种规定更细,在化学成分、品种类别、尺寸规范、废钢来源、微量元素控制、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更全面。中国的废钢铁标准,比其他国家的标准规定的更全,分类更详细,对杂质含量的要求更严格,更注重市场的可操作性。中国的废钢铁标准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在废钢铁标准化方面,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定位及未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卢春生: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以标准化服务行业、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的工作方向也将更加聚焦:一是行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现行标准的宣贯工作。

我国的废钢铁标准体系随着社会对废钢铁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前,行业对废钢铁基础类标准、重点产品标准、方法类标准等都有迫切的需求,如:《再生钢铁料》国家标准的研制,主要是对进口优质废钢进行分类管理,保证从国外进口的废钢为高品质、低杂质的优质炼钢铁素原料,以解决废钢进口问题;《废钢铁取样和制样总则》等基础标准,主要对废钢如何取样和制样等进行规范,以保证取样的科学性,具有代表性,为准确检测废钢的成分提供基础;《废钢铁期货交割金属收得率测定方法》等方法标准,为能统一废钢价值属性的检测,准确测定废钢分类及化学成分,减少贸易仲裁,为废钢期货及市场贸易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将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满足行业需求。

同时,标准制定后,如何执行和不断完善是关键。对于行业高度关注的标准,我们将加大力度,联合上下游企业、学协会及金融机构等,共同组织开展标准的培训和宣贯工作。通过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培训,使企业能够理解标准的内涵,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统一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加工及贸易,为下一步废钢期货贸易奠定基础,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当前,废钢铁受到行业内外高度关注,秘书处近期有何具体工作安排?

卢春生:在标准宣贯方面,YB/T 4737-2019《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对废钢的分类及代码描述非常全面,企业能够很好地执行对于统一行业发展非常重要。这里面的难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标准如何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接,企业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如何将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分类标识并对标,并逐渐适应与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二是废钢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如何能够执行同一个标准进行贸易往来,以达到规范行业贸易以及高效发展的目的。因此,计划今年在试点城市马鞍山召开相关的标准宣贯会,当前该会议正在按计划筹备中。

另外,《再生钢铁料》国家标准的研制也非常重要,废钢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废弃物,是可循环再生的铁素资源,也是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的炼钢铁素炉料。由于政策原因,2019年我国废钢进口几乎停滞,下游钢铁企业,特别是短流程生产企业,在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废钢生产方面,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通过《再生钢铁料》国家标准的研制,可为进口优质废钢资源提供标准技术支撑,推动解决废钢进口问题,有助于钢铁企业有效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当前,该项标准制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最后,真诚希望废钢铁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能够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宣贯等各项标准化工作中,共同促进废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任江涛)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