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共享智能新机遇 共赢钢铁新发展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0-10-20F01      时间:2020-10-20 16:29:0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引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标准在钢铁工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推动钢铁工业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良机,10月15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首届)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与技术论坛”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100余家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孙传尧,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彭以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处长甘小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总裁祝瑞荣,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勇军,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晓虎、戴强主持。

甘小斌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建立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体系,成立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专家咨询组和总体组,汇聚产业链力量推进智能制造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二是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规划,围绕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这项重点任务,相继修订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和2018年版,同时针对钢铁、船舶等一些重要行业制定分行业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指南。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他还表示,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优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整体布局,努力推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标准的研制,更加注重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政府制定标准与团体标准的协同发展,并积极支持行业开展细分领域的标准制定。

彭以祺在致辞中提到,科技文献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有强大的资源保障和服务的能力,致力于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涉及国防、军工和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文献、信息、出版物经常受到制约和限制,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正在探索智能服务、知识服务、关联服务等新方法,以满足国内技术发展与进步的需求、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继续做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保障和服务。

祝瑞荣在致辞中介绍了南钢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成绩,包括已经构建起基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JIT C2M生产新模式,建成了江苏冶金行业首个5G 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一体化智慧中心项目也进入建设阶段。他表示,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关系到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亟需制定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标准规范,加快推进优秀智能制造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广泛应用。南钢将积极支持和参与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致力于行业智能制造关键装备与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与研发,为钢铁行业提供成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张龙强在题为《2020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研究》的报告中从研究背景、专利创新指数体系构建、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方面的相关工作。他指出,这项研究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完成,自2018年开始发布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获得钢铁行业、各级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参评企业由原来的151家扩大至220家,并延伸至部分国外主要钢铁企业。这项工作对于全面掌握和评价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情况,推动钢铁企业专利创新工作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张龙强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研究结果,宝钢、首钢、攀钢和鞍钢四家企业评分超过80分,是最具创新力企业;山东钢铁、马钢、中冶南方、中国钢研集团、包钢、中冶赛迪等83家企业评分在60-80分之间,为较强创新力企业;60分以下企业有133家,包括59家零分企业。在今年首次发布的全球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评价结果中,排名前3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14家,占比接近50%,表明我国钢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显著增强。

在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分析部分,张龙强对个别钢铁企业、钢铁生产技术以及海内外专利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深度解析了目前行业关注的热点——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利情况。他指出,从钢铁领域智能制造专利生命周期来看,2013年之前处于萌芽期,专利数量和专利申请人都较少;2013年后进入发展期,具体表现为市场扩大,介入的企业增多,技术范围更广,相关专利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激增。目前,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尚未出现进入成熟期或者淘汰期的特征,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在报告后的现场提问环节,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经济导报、科技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华建筑报以及世界金属导报等媒体的记者就专利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及钢铁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提问,张龙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

王国栋院士作了题为《信息物理系统是实现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的报告。他指出,信息物理系统是深度融合智能感知、计算、通信和控制技术,构建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中人、机、物、环境、信息等要素相互映射、实时交互、高效协同、闭环赋能的复杂系统,是实现钢铁工业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目前,钢铁工业全流程各工序均为“黑箱”操作;各工序内部多相、多场、多变量,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性、单点式的传统自动控制系统遭遇瓶颈;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异构并存,通信不畅,对智能化有强烈需求。根据钢铁行业的特点,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平台,必须采用以“云端智能层”和 “本地决策层”为特色的双层架构,将系统工作的重点置于为底层生产线服务的基点。自主打造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字孪生等为特色的工业软件,将5G和光纤通信系统相结合,发挥其低时延、大带宽、海量物联三大特点,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支撑和保证互联网系统的可靠运行。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信息物理系统将发挥其三大优势和六个特征,助力钢铁行业解决面临的关键、共性、核心问题,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消除产品缺陷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最后王院士强调,要以最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建设钢铁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信息物理系统,实现钢铁工业的智能制造,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姜维在《冶金行业智能制造信息支撑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主题报告中提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关键,智能制造在推动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先后提出了应对钢铁行业挑战的智能制造战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等重大战略抉择,要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但在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不均衡,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智能制造基础薄弱,钢铁行业在互联网信息和物理系统的开发、管理、集成方面的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报告最后,姜维指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针对钢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应用需求,分阶段建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他还表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将发挥行业标准化组织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和认可度的高质量标准,孵化培育能够代表中国智能制造能力的国际标准,积极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相关的各项工作。

张勇军在题为《板带生产过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标准化》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板带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制造需求,在供给侧改革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提质增效、减员增效、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是行业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装备升级、管控升级,打造智慧型工厂,降低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他还针对智能制造相关支撑技术,从智能化赋能、系统架构、平台建设、数字研发、智能质量、智能运维、智能物流、集中管控、智能检测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介绍了在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的设想。

王芳在题为《工业互联网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践》的报告中提到,全球加速进入大国间的数字经济竞争时代,世界正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智化技术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风口已经来临。然而,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要积极转变观念、战略、战术和方法实现变革管理、业务转型、组织转型以及技术转型,从单一流程化的传统制造模式转变成为高度协调、高度智能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制造模式,打通三大工业价值链脉络,催生工业互联网领导者。她还介绍了南钢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实践。“产业深度 复合人才优势 开放融合创新”是南钢数字化转型的禀赋。南钢以数字化转型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加速工业互联网建设落地,实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石的生态构建。展望未来,南钢将继续做大做强产业,形成“1 N”产业生态,基于智能工厂的大工业生态、无边界协同、大数据决策,专注前沿技术研究创新中心,汇聚全球英才,打造绿色、智慧、高科技的生态工厂。

在下午的会议上,全国钢标委冶金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刘斓冰作了题为《智能制造,标准先行 ——钢铁领域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报告,分析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介绍了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织及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随后,多家优秀智能制造方案与技术供应商代表作了精彩报告。

与本次会议同期举办的还有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冶金资源采集与利用专家委员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第七届第四次工作会议。 (苏頔瑶 高雪岩)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